第十二章 口言百官
午門也叫朱雀門,,這是皇極殿的南門,午門外就是皇宮外,,此時上百名官員,,手中捧著奏疏,,要面呈當(dāng)今萬歷皇帝朱翊鈞,。
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張宏,,帶著大漢將軍把這些官員圍住,,不讓他們鬧事,。
張宏大聲詢問:“你們要干什么,?!是要謀反嗎,?,!”
這句話很重,戶部主事李三才,,手捧著奏疏,,臉上的神情異常堅定,。
“我大明,沒有謀反的官員,,只有直言敢諫的官員,,我們要把奏疏直呈當(dāng)今圣天子?!?p> 張宏回他們:“上奏疏有上奏疏的路,,官員上奏疏,可以先交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交給內(nèi)閣票擬,。”
“你們不懂這些規(guī)矩嗎,?”
許州判官魏允貞拿著奏疏說:“我們彈劾的就是通政使司的堂官,,還有內(nèi)閣大臣!”
“我們的奏疏,,不能交給他們,!”
吏部考功郎中趙南星,把奏疏舉過頭頂:“請公公把我們的奏疏,,直呈圣上,,請圣上定奪!”
眾官員高聲呼喊:“請圣上納諫,!”
“請圣上納諫,!”
此時躲在午門后的內(nèi)閣三位大臣,還有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張誠,。
“張閣老,,還是您出去吧,把這些人勸回去,,這要是驚駕,,咱們都擔(dān)待不起?!?p> 張居正看了一眼申時行,,他感覺這些人就是東林黨在鬧事,,還有張四維,,趙南星、李三才,、魏允貞這些人都是北人,,也有可能是張四維指使的。
“汝默,,(申時行字),,你先出去,,勸一勸他們,圣上在宮里,,這事鬧大不好收場,。”
申時行嘆口氣,,又要他出去和稀泥,,科舉又不是他兒子中狀元,也不是他把持朝政,。
“好吧,,我盡力而為?!?p> 午門側(cè)面的小門打開,,申時行從里面出來,他是代表內(nèi)閣和這些官員談話的,。
張居正在午門內(nèi)目漏兇光,,他想到幾年前打鄒元標幾人,當(dāng)時鄒元標,、伍惟忠等人,,因反對他張居正奪情,這些人聯(lián)合起來抨擊他,。
當(dāng)時把伍惟忠打死,,把鄒元標打殘,貶斥到貴州,。
“張公公,,張鯨呢?”
“張鯨在皇爺身邊,?!?p> 張居正嘆口氣,要是馮保在就好了,,調(diào)三百東廠太監(jiān),,狠狠打這些官員一頓,讓他們不敢再抨擊自己,。
可惜,!
馮保已經(jīng)走了,他在宮內(nèi)沒有支援,。
“張公公,,這些官員鬧事,會沖到圣駕,,請張鯨派三百東廠公公,,教訓(xùn)這些官員,,他們也就不敢鬧事了?!?p> 張誠對張居正無感,,認為他太飛揚跋扈,長子,、三子中進士,,張府宴請官員,這張居正居然說出:“
吾非相,,乃攝也,!”這樣的話,也太不知天高地厚,。
“這些都是我大明的官員,,怎可動私刑?!?p> 張誠不給張居正面子,,直接駁斥他。
聽到這句話,,張居正異常想念馮保,,要是馮保在,肯定會支持他,。
“囯家之事,,不可沒有規(guī)矩?!?p> 申時行說這句話時,,他身邊已站著吏部尚書王國光、禮部尚書徐學(xué)謨,、都察院左督御史徐炌,。
“我代表內(nèi)閣,勸一勸你們,,這個時候,,不要在這里鬧?!?p> “有事可以把奏疏呈遞到通政使司,,你們的奏疏,圣上會看到的,?!?p> “申閣老,!”李三才問:“你們內(nèi)閣,,就是這次科舉最大獲益人,,你是今科的主考官,張閣老的三子中狀元,,長子中進士,,張四維的兒子也中進士?!?p> “這件事,,你怎么解釋?”
“我敢保證,,大明科舉取士最公,,絕對沒有任人唯親,也不存在暗箱操作,?!?p> “聽到城里江湖術(shù)士的謠言,你們讀的圣賢書呢,?”申時行質(zhì)問著這些官員,。
趙南星向前邁一步,挺直腰板,,無所畏懼說:“圣上把大明江山交給你們內(nèi)閣管,,北邊抵御韃靼不利,南邊不是水災(zāi)就是旱災(zāi),,到處都是流民,,今年山西大旱,圣上早就讓你們處理,,你們無所動作,,現(xiàn)在山西已經(jīng)餓死人!”
“今科取士,,你們公器私用,,大明科舉兩百年的公平,就毀在你們內(nèi)閣手中?。,。 ?p> 戶部尚書張學(xué)顏指著趙南星說:“不要夸大其詞,,山西沒有餓死人,,戶部已經(jīng)把糧食運到山西,大明江山這么大,,那一年沒有水災(zāi)和旱災(zāi),!”
“自從張居正竊取權(quán)柄,吏,、兵二部升遷,、授職須先報告他,,所以任用的都是與張居正有私交的人?!?p> “我許州判官魏允貞雖為閑職,,就是要直奏圣上,請圣上問一問張居正,,還有兵,、吏兩部的堂官,到底要干什么,?!?p> “自從與俺答互市以后,邊備松弛,,三軍的月餉,,克扣一半以充市場賞賜,又克扣另一半給達官要人,,士兵沒有隔夜的糧食,,士兵們還不如百姓,怎么能指望他們打仗,,怎么能抵御邊寇,!”
“大明的江山,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毀掉,?!?p> “自從張居正當(dāng)首輔后,遼東的戰(zhàn)功,,更是到了令人驚異的程度,,軍隊的聲譽日益振奮,而人口天天比過去有所減少,,這是被遼東外的土蠻搶走,,還是遼東軍士在殺良冒功!”
“你們內(nèi)閣,,兵部,、戶部、都察院,,到底查了沒有,,這些可都是我大明的百姓?!?p> “今天,,必須給我們明確答復(fù),不然我們不會走!”
張居正站在午門內(nèi),,被氣的渾身發(fā)抖,,這個魏允貞也太愣頭青,也敢向軍隊開炮,。
此時萬歷皇帝朱翊鈞走到皇極殿,身旁的張鯨說:“主子爺,,干脆把張居正拿下,。”
“今天這些人向他發(fā)難,,也是他往日囂張跋扈,,甚至前幾日,在府里說出:吾非相,,乃攝也,!這樣大逆不道的話?!?p> “干什么,?”朱翊鈞冷哼一聲:“落井下石嗎?”
“朕可以不做明君,,但是不能做小人,。”
“這些人也不全是沖著張居正來的,,也有沖著朕來的,。”
季伯常帶著宮內(nèi)的錦衣衛(wèi)趕過來,,護在朱翊鈞周圍,。
“你要做什么?”
季伯?;氐剑骸白o在皇爺身邊,,午門外上百名官員?!?p> “他們是大明的官員,,不是草原上的賊寇?!?p> “帶著幾個人跟著朕出去,。”
到了午門,,看到張居正,、張四維、張誠、還有陳矩,。
“拜見圣上,。”
“叩見皇爺,?!?p> 朱翊鈞一擺手:“行了,跟著朕出去,?!?p> 他萬歷皇帝現(xiàn)在不能讓張居正倒下,此時他在還能平衡東林黨的勢力,,他要倒下,,東林黨的對手只有晉黨,朱翊鈞推測晉黨不是東林黨對手,,張四維很快就會被搞下去,。
小四大喊一聲:“圣上駕到!”
小太監(jiān)們也跟著喊:“圣上駕到??!”
“圣上駕到!,!”
午門的正門,,緩緩打開,當(dāng)中就是身穿紫色龍袍的萬歷皇帝,,旁邊是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還有次輔張四維。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申時行帶頭跪下來,,就連旁邊的張居正也跪了下來:“叩見圣上!”
“叩見圣上,,圣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行了?!敝祚粹x一揮手:“都起來吧,。”
“你們想見朕,,那么朕呢,?就出來讓你們見,,這樣有什么話,可以和朕說,,朕也想聽一聽你們說,。”
“這馬上到午時,,朕知道你們沒吃飯,,已經(jīng)命光祿寺煮綠豆粥,還有糕點,、小咸菜,,你們邊吃邊說,朕就在這里聽你們說,?!?p> “來啊,?!?p> 張鯨答應(yīng)一聲:“在!”
“拿一些墊子,,他們站久了,,一定很累,這石板路有些涼,,讓他們坐下,。”
“是,!”
朱翊鈞沒有坐椅子,,而是拿著一個墊子,就這么坐在午門外,。
眾人不知如何是好,,張居正他們就這樣站著。
“你們有什么條陳建議,,可以寫奏疏,,呈遞到通政使司,像今天這樣不守規(guī)矩,,朕不贊同,。”
眾人面面相覷,,圣上說的很有道理,。
朱翊鈞站起來,他們也跟著站起來,,他擺了擺手:“你們坐,,朕在宮里坐久了,你們難道也坐久了?”
“朕知道你們累,,你們坐著,,朕站著,聽朕說一說,?!?p> 眾人只好再次坐下。
“內(nèi)閣,、六部,、還有都察院以及各地總督、巡撫勸諫朕,,不要南巡,,所謂天威不可測,皇帝要保持神秘,?!?p> “朕不想以術(shù)治囯,而是道,,這道,,就是正大光明的道?!?p> “到地方看看百姓,,也讓百姓看看朕?!?p> “朕這次南巡,,主要是祭祀孝陵,我大明以孝治國,,作為當(dāng)今的皇帝,,怎么能不以身作則?”
“朕希望你們知道,,朕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大明的皇帝,作為人,,朕有自己的祖先,,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爺爺,、奶奶,。”
“太祖不止是大明的開囯皇帝,,也是朕的先祖,?!?p> “尋常百姓家,還要祭祀自己的先祖,,朕身為一囯之君,,不親祭自己的先祖,這就是不孝,,朕要是不孝,,怎么有資格當(dāng)大明的皇帝,怎么有資格做百官的君,?!?p> 李三才點點頭,他看向旁邊的趙南星,。
“圣上說的有道理,。”
“圣上所言甚是,?!?p> “朕知道你們擔(dān)憂朕的安慰,恐有閃失,,很多人指不定做出什么事,?!?p> 朱翊鈞說:“將士上戰(zhàn)場,,以命相搏斗,難道就因為南巡有危險,,朕就不去了嗎,?”
“大明的皇帝,如果是貪生怕死之人,,怎么為天下的將士做表率,。”
“朕希望你們懂這個道理,,朕已經(jīng)安排好,,由潞王監(jiān)國,仁圣皇太后輔之,,還有內(nèi)閣的三位大臣,,六部尚書,都察院的御史,?!?p> “有人會說,南巡花銀子,,大明國庫空虛,,朕南巡消耗囯力,,朕這次南巡,不花囯庫一文銀子,,也不許各地總督,、巡撫迎接,更不許各地驚擾百姓,,如果各地總督,、巡撫因為朕南巡驚擾百姓?!?p> “在這里,,朕向你們保證,決不輕饒??!”
魏允貞站起來說:“臣不反對圣上南巡,圣上所言甚是,,祭祀太祖孝陵,,這是圣上以孝治國?!?p> “臣雖為許州判官閑職,,但是不恥張居正所為,今科取士,,他三子張懋修高中狀元,,長子張敬修中進士,十年寒窗苦讀,,張居正這樣做,,科舉還有什么公平可言,怎么向天下的讀書人交代,?!?p> 張居正看著魏允貞,此時此刻,,恨不得把他扒皮,。
萬歷皇帝走到魏允貞旁邊,他看著眾人說,。
“陽明公有言:知行合一,。”
“這知行合一就是知道,,要做到,,而不是空口白牙,就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p> “我大明是包容的,,也是自由的,歷朝歷代未有我大明包容,?!?p> “朕想對你們說,凡事要實事求是,?!?p> “夸夸其談,朕極不贊成,,也很反感這類人,。”
“你魏允貞是否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有能力,?”
魏允貞挺直腰桿說:“回圣上,如果圣上交給下臣一個縣,,臣能管理好一個縣,。”
“吏部尚書來了嗎,?”
王囯光站起來:“回圣上,,吏部尚書王囯光在?!?p> “朕不可越級任用官員,,凡事要守規(guī)矩,朕也一樣,,大明任用官員要廷推和銓選,?!?p> “朕的意見,,內(nèi)閣、六部,、都察院,、各卿可聽可不聽,朕只是建議,,朕的建議,,山西大同府旱災(zāi)嚴重,他魏允貞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有能力,,那么就任命他為從五品大同知府,讓他管理大同府三年,?!?p> “管理的好,,吏部加功記錄在案,管理的一塌糊涂,,都察院要彈劾他欺君之罪,,各位閣老,還有各位尚書,,你們意下如何,?”
張居正沒有說話,就算默認這事,,魏允貞得罪張居正,,他在朝里也不好混,張居正不見魏允貞,,也眼不見心不煩,。
見張居正沒有反對,吏部尚書王囯光說:“臣吏部尚書王囯光領(lǐng)旨,?!?p> 萬歷皇帝指著他說:“不是領(lǐng)旨,朕只是建議,,朕的建議你們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朕不會治你抗旨之罪,?!?p> “是!”王囯光點頭答應(yīng),。
“朕的意思,,你們都明白了,不是說,,而是做,,如果今科主考官申時行,還有內(nèi)閣張居正,、張四維有徇私舞弊,,你們可以去查,都察院也可以去查,?!?p> “如果證據(jù)確鑿,朕向你們保證,,絕不包庇他們,,按照《大明律》治他們的罪!”
“如果你們一派胡言,,子虛烏有,,誣陷內(nèi)閣大臣,,還有六部尚書?!?p> “張先生,,還有王尚書,你們可以呈遞奏疏到都察院,,刑部去調(diào)查這些誣告你們的人,,如果證據(jù)確鑿,朕同樣按照《大明律》治他們的罪,?!?p> “是!”
“是,!”
張居正嘆口氣,,他知道自己過關(guān)了。
“朕今天要說的是,,今科取士,,犯錯最大的就是朕,今天朕在這里,,向大明所有官員,,向天下的讀書人,還有天下百姓,?!?p> “朕誠懇的認錯?!?p> “圣上,!”李三才哭出來:“圣上沒有錯,這些錯都是張居正和申時行的錯,?!?p> 萬歷皇帝擺擺手:“朕錯了!就是錯了,!不能不認,!”
“首先內(nèi)閣是朕任命的,今科主考官也是朕任命的,,造成如今不好的影響,錯全部在朕一人,!”
“大明如有大錯,,最大的責(zé)任人就是朕,這就是權(quán)力越大,,責(zé)任越大,,這樣的錯,,朕抵賴不掉?!?p> “所以,!今天,朕向你們認錯,,向天下讀書人認錯,,同樣向大明百姓認錯?!?p> 張居正他們站在旁邊,,有些羞愧難當(dāng)。
此時聽到萬歷皇帝的話,。
“以后科舉取士,,特別是會試、殿試,,朝中,、各地總督、巡撫,、布政使,,現(xiàn)任三品以上官員的直屬親族子弟,不準參加會試,、殿試,。”
“內(nèi)閣,、六部,、都察院、六科,、各卿要舉庭議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要做到科舉的公正,,今科取士,,兩位內(nèi)閣大臣家,三位公子中進士,,甚至還中狀元,,影響很不好?!?p> “以后要注意這方面的影響,。”
“朕只是建議,你們庭議拿出一個辦法,,盡快公示,,給他們一個交代,給天下讀書人,,還有大明百姓一個交代,!”
“遵旨!”
“遵旨,!”
眾人齊聲答應(yīng),。
萬歷皇帝問:“還有什么事,今天可以都說出來,?!?p> “張鯨?!?p> “在,!”
“給他們盛粥,拿糕點,、咸菜,,皇帝不差餓兵,讓他們吃好,,喝好,,今天咱們慢慢聊,事一件一件辦,?!?p> 萬歷皇帝和他們吃的一樣,他就坐在地上喝粥,,一視同仁,。
他的所作所為,歷朝歷代皇帝,,也不曾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