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末帝最親近的四名心腹宦官,,在這三個月中,,均因徇私被斬首。
梁末帝所納妃嬪,,從當太子時,,到當皇帝后,已計三十四女,。他才二十一歲,。
武英不明白,他何以還不知足,。梁平帝一生到頭不過妃嬪十三人,。
也許這個皇弟的確是閑暇太多,飽食終日,,終日思淫,。
武英于是將朝政中簡易部分的處理交給了他。
處理得不好,,就讓太傅在旁看著,,一句道理一句道理地給他講,怎么處理才合乎法度,,合乎民情,。
然而如此,又持續(xù)了三個月,,梁末帝不僅沒有任何長進,,反而脾氣見長,愈發(fā)暴虐,,動輒要給身為博學鴻儒的老太傅安個罪名,,或者當著老太傅的面辱罵毆打身邊近侍,,意在指桑罵槐、殺雞儆猴,,逼走老太傅,。
甚至于不讓他接近宮女了,他的目光竟然開始在身邊伺候他的小太監(jiān)身上打轉,,但凡瞧見個模樣清秀的小太監(jiān),甚至要拉到近前動手動腳一番,。也不管老太傅還在身邊端坐著,。
老太傅原本是非常不愿意見到公主掌政、皇帝無權的,,當初梁平帝寫出遺詔后,,上書勸諫的大批臣僚中,就有他和他眾多的門生弟子,。
他認為,,男兒終究是男兒,非區(qū)區(qū)通了點文武才的女兒所能相比,,只要加以教化,,是男兒,必成大器,,何況天家血脈哉,。
而事到如今,他幾乎從梁末帝身上徹底窺見了王朝末年氣象,,倘若武英大長公主不再,,這樣心性的帝王,又究竟能將王朝維持幾年,?或者,,根本輪不到他登基?
老太傅不禁想到數年前的三,、五皇子黨,,如果換三皇子或者五皇子繼位,就能更好嗎,?且不論三,、五皇子自身品行本就欠缺,單觀那聚集在三,、五皇子麾下的一干臣黨,,哪個不是蠅營狗茍、貪權奪利之輩,,假使皇位落于他們之手,,如今朝堂之上,,恐怕更是禽獸食祿……
老太傅看了看王朝凋敝數十年的民生,再想想這幾年在武英大長公主治理下,,總算有點起色的朝綱風氣,,也不得不承認,也許當初先帝臨終遺詔,,并不是沒有他的道理,。
或許,氣數將近的王朝,,真有望在大長公主的手段下,,再續(xù)命數也說不定,只是任用女官什么的,,也實在是太開先河,,太不遵禮法了些。
老太傅心情復雜著,。最后看了一眼御座上已是滿身淫穢,、不堪入目的當朝青年君王,哪里還有半點人君之相,,只能是有負所托,,垂眸掩面而去。老太傅才跨出上書房,,靴履還沒沾上外間的地,,身后已經傳來小太監(jiān)細聲喊著“皇上不要不要”的聲音……
老太傅在宮道上看見武英大長公主一行密步走來,她身邊跟著幾名臣子,,俱是這兩年提拔上來的能吏良臣,,正邊走邊向她稟議著什么,武英大長公主肅然聽著,。
等離得近了,,老太傅才聽到他們在議的乃是南方洪澇抗災防疫,與北方鹽鐵走私貪沒兩件大事,。
武英走著聽著,,忽然被身邊女使提醒,前面不遠老太傅正在流淚,。
武英一看,,果然是,暫止住了身邊臣子的說話,,走過去詢問,。
老太傅年近七十,頭發(fā)胡子都花白的,,此時回過神來要向武英行禮,,被武英免了,。
武英問他,他只是抹下蒼傷的眼淚,,搖頭不語,。
武英吩咐近侍一路扶送老太傅出宮,好生照看,。
便繼續(xù)與臣子商議于事,,尤其是洪澇防疫,刻不容緩,。
老太傅看著她帶著人逐漸走遠,,再次不禁抹了抹情不自已又淌下來的蒼淚,在武英派的人的護送下顫顫巍巍離宮去,。
等武英理事暫告一段落,,剛剛閉目了幾息,,打算稍事一下繼續(xù)看奏章,,身邊女使就回來了,稟告了她今天老太傅在上書房時發(fā)生的事,。
武英冷目:“都說是我架空了皇帝的權柄,,才使皇帝日漸墮落,如今給他學理政事,,令他以當世最憂國憂民,、伏惟他能實掌大權的鴻儒為師,可他又在做些什么,?難道還要說是我不給他機會,?”
這個問題左右也沒有人敢回答。
皇帝畢竟是名義上的皇帝,。武英想與他談談,,沒有叫他過來,等處理完了一階段的冗雜政事,,親自去見這個弟弟,。
沒有令人通報,她站在殿外聽殿中靡蕩之音,。
帝寢殿外全是太監(jiān)的宮人跪了一地,,大氣不敢出,冷汗直直冒,。
武英面無表情聽了有許久,,覺到自己來這一趟實在荒謬,她冷嗤一聲,,拂袖去,。
即日起,,皇帝抱恙,不得見風,,不得出寢宮,。
連素來在朝堂上經常要對武英處置皇帝的舉措表不贊同的老太傅,及其一干門生故吏,,也難得沒有吭聲,。并將一封辭去太傅之職的折子遞到了武英案前。
自此,,武英全權統理朝政,,天下數年間只知有大長公主,不知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