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京城的路上,楊安和太子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雖然朝廷開倉放糧,暫時解決了災(zāi)民們的饑飽問題,,可誰也不知道這場災(zāi)荒會持續(xù)多久,。
官倉的糧食,只能救得了一時,。
太子擔(dān)心官倉的糧食不夠用的時候,楊安已經(jīng)想得更遠,。
楊安甚至想到,,如果持續(xù)災(zāi)荒,,就只能再從其它地方運來糧食。
而關(guān)中大旱之時,,江南由于位置特殊,,河流湖泊較多,,正是豐收的季節(jié)。
所以第一個選擇,就是從江南調(diào)運糧食,。
可是此時鐵路還沒有被發(fā)明出來,,運輸條件十分有限。
隋朝的時候,,運輸?shù)耐緩剑煌夂跏顷懧泛退穬煞N,。
陸路運輸,,主要靠人力和蓄力,比如馬車,。
水路運輸,,靠的主要是水力,比如輪船,。
而相較于馬車運送,,水路運輸則要便捷得多,。
所以,就算是從江南運送糧食過來,,第一選擇也肯定是走水路,。
而隋文帝其實此前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為了讓運輸更加便捷,,開皇四年,,隋文帝便已經(jīng)下令開鑿了一條從洛陽到大興帝城的運河。
這就是最早的廣通渠,,以方便從江南運送物資到大興城,。
但這條運河,只能溝通洛陽到京城,,并不能做到貫通南北,。
楊安想到這里,不禁想起來歷史記載中的隋煬帝楊廣,。
雖然楊廣是個暴君,,但是在開鑿大運河,溝通南北這件事上,,體現(xiàn)了高瞻遠矚的眼光,。
只是楊廣在開鑿大運河的過程中,,因為不能體恤百姓,,濫用民力,,致使百姓民夫大量死亡,。因此失去民心,,才導(dǎo)致了大隋朝的短命,。
但無論如何,,開鑿大運河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偉大工程,。
如果在開鑿大運河的過程中,楊廣能夠放慢一下腳步,,多體恤一下自己的子民,讓他們能夠稍稍喘口氣,,得到及時的修養(yǎng)生息,也不至于讓百姓與皇帝離心離德,。
正因為楊廣是個剛愎自用的暴君,,在登上皇位后,,無論是誰提出建議,,只要不對他的胃口,,都被他免官或者處死,,沒一個能安度晚年。
這也正是楊安寧愿選擇輔佐太子楊勇,,而放棄楊廣的關(guān)鍵所在,。
楊安看著策馬走在前面的太子,不由得感慨萬千,。
這一路走來,雖然艱難,,但總算沒有辜負自己的付出,。
此次賑災(zāi)之行,最大的收獲,,就是讓太子親身體驗到了民間疾苦,。
事實證明,太子并非歷史上所記載的,,一味沉迷于荒淫享樂,。
只要給太子一個機會,,他做得并不比楊廣差。
在咸陽視察賑災(zāi)情況時,,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連米粥都難以下咽,
但僅僅幾日過去,,看到災(zāi)民們的凄慘狀況,,他已經(jīng)學(xué)會和災(zāi)民們吃一樣的伙食,并再三交代,,不許搞特殊化,。
因為看到咸陽的官員賑災(zāi)不力,他甚至怒不可遏,,要就地處死這些貪官污吏,。
在回京城的路上,遇到路窄的地方,,太子也會跳下馬來,,將馬牽到一邊,讓災(zāi)民們先走。
凡此種種,,說明太子已徹底向過去貪于享樂的日子告別,,而且是從骨子里的改變。
在回來的路上,,太子并沒有和高穎匯合,,而是直接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已是早朝退朝之后,。
太子沒有片刻停留,直接在皇宮的仁壽殿找到了隋文帝和獨孤黃守,。
隨后,,太子將楊安替他寫好的奏章,面呈給了隋文帝,。
隋文帝結(jié)果奏折之后,,并沒有急著打開,而是看向太子問道:
“太子,,此次開倉放糧,,效果如何?”
“回稟父皇,,”太子鄭重道:“在父皇的英明決策下,,開倉放糧之后,受災(zāi)地區(qū)的饑荒問題,,已經(jīng)得到大幅度緩解,。”
“而在外逃荒的災(zāi)民,,得知開倉放糧之后,,也大分部都已回到所在之地,而沒有來得及趕回的,,也已經(jīng)在途中,。”
“災(zāi)民們收到賑災(zāi)的糧食之后,,對父皇感恩戴德,,紛紛口呼皇上萬歲,朝著京城的方向而拜,?!?p> “官倉內(nèi)的余糧,,如果能夠合理分配,,尚能支撐半年,足夠災(zāi)民們度過寒冬?!?p> “只是兒臣在賑災(zāi)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有賑災(zāi)官員與當?shù)卮髴艄唇Y(jié),貪污腐敗,,借機斂財,。”
“嗯,?”隋文帝聽到此處,,不由得臉色一變?!熬谷挥写耸??”
“究竟是何人所為?你快快說來,?!?p> 太子隨后,將咸陽縣令錢壽安貪腐之事詳細說了一遍,。
聽太子說到,,逃荒的百姓們食不果腹,以草根樹皮為食,,而縣令卻在府邸內(nèi)大辦納妾的喜酒之時,,隋文帝怒不可遏。
隋文帝最恨的,,就是官員貪污腐敗,。
為了抓貪官,隋文帝甚至發(fā)明出最早的“釣魚執(zhí)法”,。
可是還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貪官,,這讓隋文帝覺得防不勝防,
他恨不得馬上將錢壽安抓到面前,,亂棒打死,。
不過,太子并沒有說出自己的懷疑,,他和楊安都推斷錢壽安背后有更大的后臺,。
只說錢壽安是畏罪自殺。
在聽太子說到錢壽安自殺之后,,隋文帝連嘆可惜,,說實在是便宜他了。
隨后,,太子又說了沿路看到的災(zāi)民們的凄慘狀況,。
隋文帝聽得眼淚滾滾而下,當即說從今日起,自己要帶頭節(jié)約,,并在一個月內(nèi)不喝酒吃肉,。
說完這些情況后,太子也將如何預(yù)防和減少貪污腐敗的六項措施提了出來,。
太子此前早已將這六項措施爛熟于心,,向隋文帝說起時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隋文帝本來皺著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
開皇十四年年底,,隋文帝針對如何預(yù)防和減少貪腐現(xiàn)象,,在原有的“刺史制度”上,制定了一項新的考核制度,。
這個考核制度,,專門用來考核大隋朝的所有官員。
而考核的基本原則,,正是賞罰分明,。
此前的刺史制度,是在各州設(shè)立一名刺史,,以監(jiān)察當?shù)毓賳T,。
但因為刺史長期居住各州,極有可能和當?shù)毓賳T沆瀣一氣,。
而隋文帝建立的賞罰分明的考核制度,,則可以很好地避免這個弊端。
正如楊安給太子分析過的一樣:貪是人的本性,。
不論是何種渠道上來的官員,,只要他是個人,他就有貪欲,。
但道德高尚的官員,,他會守住清正廉明的底線,控制住自己的貪欲,,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道德低下的官員,,則被貪欲吞噬擊潰,,越來越腐化墮落。
隋文帝在考核制度中規(guī)定,,地方刺史每年到京城述職,,根據(jù)政績決定賞罰,。
平時還不定期派出檢察官到地方尋訪,地方官一旦被查出貪污腐敗,,立即賜死。
這是罰的方面,,而有罰就有賞,。
對于清正廉明的官員,隋文帝則根據(jù)其考核政績,,加以重用,,并且毫不吝嗇,賞賜大量布帛綢緞銀兩,。
盡管自己提出的建議,,通過太子轉(zhuǎn)交之后,得到了隋文帝的重視并采納,。但楊安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因為他此前提出的開倉放糧的建議,雖然得到了隋文帝的采納,,但此時的效果仍然還不明顯,。
楊安擔(dān)心,如果關(guān)中大旱持續(xù)個一兩年,,開倉放糧的效果,,便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到時候,,天象仍然沒有好轉(zhuǎn),,隋文帝會認為自己受到了太子和楊安的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