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柿子撿軟得捏,。
太子言道:“在眾多藩王中,,諸如襄王、康王,、鄭王,、吳南王、鎮(zhèn)陽王都只是一個小的藩王,,這些藩王的實力并不強,,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對朝廷的政令還是比較顧忌的,。所以,,我以為可以先從這些藩王下手?!碧舆x了這些“柿子”,,的確不得不說,太子這么選是比較明智的,,既然這些藩王的實力不濟,,無法對抗朝廷,那么找這些藩王下手是最好的,,誰不聽話,,就直接拿誰“開刀”,保準從這些藩王處能夠“借到糧,、借到兵”,。
“太子殿下想的不錯,這些藩王的實力都遠遠不如弘王,、東興王,、左義王這些藩王,如果太子駕到,,要求這些藩王出糧出兵,,相信沒有哪一個藩王不敢不從?!蹦珠_始也認為太子的選擇是對的,,但是轉(zhuǎn)眼一想,就算這些小藩王們極力支持,,然而又能怎么樣呢,?
“但是臣認為這些藩王不打緊,,要緊的是那些大藩王們?!?p> “何意,?”
“莫如直接找實力強的藩王?!蹦值?,但是這些藩王也是最難搞定的,“這力強的藩王,,說難聽一點,,或許朝廷還要看他們的臉色,至于他們是不是愿意給糧給兵,,誰也說不準,。但是如果直接向那些小藩王要糧要兵,就算他們愿意給,,但又能給多少呢,?”
太子沉默,莫林繼續(xù)道:“太子您看,,鄭王離我們最近,,但是鄭王的封地只有一個縣,此縣人口不過數(shù)十萬,,除去老弱病殘幼,,您覺得鄭王能夠拿出多少的兵士呢?又能捐出多少石的糧食呢,?”
“接著說,。”太子認可了莫林,。
“那些大藩王,,哪一個的封地不是好幾個郡,每一個郡又是好幾個縣,。只有這些大藩王們鼎力支持,,才能渡過此難關(guān)?!蹦窒胫苯诱抑T如弘王這樣的實力強的藩王借糧借兵,。
“你以為我不想,我恨不得馬上把所有的藩王都裁撤掉,?!碧訃@息,“但是這些藩王都是武宗時分封的,,個個對我南江都是有大功的,。哎,若真是一下子撤藩,,也恐寒了宗室之心吶,。”
“當(dāng)斷不斷,,必受其害,。”莫林勸諫道,,“太子為國之儲君,,理當(dāng)知道國庫現(xiàn)存幾銀、現(xiàn)有幾兵,?”
“來之前,,我還在猶豫,現(xiàn)聽你一言,,頓覺藩王之事不解,,南江一日不得與北江相抗衡,國家一日處于北江之威脅中,?!笨礃幼犹酉露藳Q心。
“臨來之時,,皇上雖未明言分封藩王諸子,,但從皇上話中,我可以感受到皇上也為藩王之事苦惱,,也想嘗試一番,。”太子轉(zhuǎn)身,,取下了案后架上的寶劍,,“于國于民之事,總要一試,,才知可行否,。畏首畏尾,怎能成大事,?”
“愿為太子效犬馬之力,!”莫林拜在太子之前。在大明朝時,,盡管只是正德皇帝御前的一名侍奉太監(jiān),,但是卻飽含愛國忠君之心,要不然也不會擋在正德身上,,接下了三支飛箭?,F(xiàn)在來到了南江國,,那烙在腦海里的記憶,形與正德皇帝一模一樣的太子,,也成為莫林在這一國度忠心的對象,,或許這也是讓他能夠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吧。
“依你之見,,我們可先去哪一個藩王處,?”太子想聽聽莫林具體從藩王處下手的想法。
“弘王正當(dāng)壯年,,似對朝廷頗有微辭,,雖兵強馬壯,糧草充足,,臣恐很難借到,。涼王遠在西陲,路途遙遠,,往來不便,,并且涼王還要防范西涼之兵,就算給糧給兵,,臣想也不會太多,,同時往來路上荒廢時間太多。東興王位于夷江之東南,,正值要害,,聽說東興王手下盡皆忠于東興王,選擇東興王也不合適,。左義王位于夷江城之南,,現(xiàn)下不需要左義王防范北軍,聽說左義王兩個兒子為爭世子之位鬧的很厲害,,而左義王年歲已高,,近來聽聞病勢加重,此正好作為分封藩王之突破,?!蹦址治隽藥讉€實力強的藩王,最后認為可以選擇左義王,。
“左義王已六十有五,,朝廷不是早已定了世子么?怎么兩個兒子還會爭,?”太子很清楚的記得,,在三年前就已經(jīng)下旨定了左義王世子,只要老左義王去世,世子就可以直接登上左義王位,。
“太子有所不知,,這事臣也是近來也聽說的?!蹦值?,“左義王年老生病,雖然已受朝廷封,,但依朝廷法度,長子為世子,,而左義王卻獨喜愛幼子,。聽說封國內(nèi)朝臣多半偏向于幼子,左義王一半以上的兵馬都是由幼子舅舅掌管,,所以在還未立世子時,,幼子就想取而代之?!?p> “好,,明日動身去左義城?!碧诱J為兩子相爭,,正是好機會,給幼子封王,,相信幼子必然開心,,而對于世子來說,自己仍然是左義王,,只不過地盤相比之前,,只是小一些而言,但是從自己的地位,、財富等方面來看,,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太子去左義城的消息很早就傳到了左義王的耳中,,這對于左義王來說,,恐怕朝廷大員們來的時候或許比較多,但是太子這個級別的就沒有了,,而這一次太子來左義城也是左義王封王后的第一次,。
離左義城二十里,遠遠看到一隊人馬旌旗招展,,當(dāng)首一人約莫三十出頭,,身著金絲冕服,頭戴金絲氈帽,為左義王世子江隆慶,,因其出生之時正值皇上加封左義王之時,;此人身后,馬上一年輕公子,,身著金邊青衣,,頭戴彩紋圓帽,為左義王幼子江隆興,。
“此二人必定是左義王世子和幼子,。”莫林道,,“二人出城二十里相迎,,必定是非常歡迎太子的到來?!?p> 從莫林口中說出二人是“歡迎”太子的,,不過叢人都知道,二人哪里是歡迎太子,,都是為了爵位而來,。
這一次莫林陪太子來見左義王,并通過立世子,、分封幼子的方式來分化左義王實力,,但是在內(nèi)心深處,莫林仍有一絲顧慮的,,那就是太子畢竟只是國家儲君,,并不是皇上,如果說服了左義王,,太子的承諾能兌現(xiàn)嗎,?只有真正的拿到了圣旨,左義王幼子封王之事才能塵埃落定,。
二人打馬相迎,,在太子儀仗前十丈處齊齊下馬,跪在路旁,,口中稱道:“臣江隆慶,、江隆興叩見太子殿下,恭祝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世子和二公子平身,!”太子亦下馬,左手扶太子,,右手扶二公子,,“江山遠隔,又因國事繁多,幾番想來拜見左義王叔,,不想今日才得償所愿,。”
世子起身道:“太子操勞國事,,日理萬機,,今來左義,令左義頓生光渾,。本該父王親迎,,怎奈父王近日身體抱恙,還請?zhí)铀∽??!?p> “本該我去看望王叔的?!碧游⑿Φ溃斑@位是二公子吧,,真是年輕有為,,一表人才啊,!”
二公子江隆興聽到太子夸獎自己,,滿臉高興,“多謝太子殿下夸獎,!”一旁的世子江隆慶則是滿臉的不屑,,雙眼一瞪又恢復(fù)原樣,若不是太子在此,,少不得又是嘲諷一番,。不過,父王一直都是比較喜歡江隆興的,,江隆慶也十分擔(dān)心在父王臨走之時,,向朝廷奏請立江隆興為世子。這倒是實話,,藩王們個個手握重兵,,雖然朝廷有法度,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但是如果這些有實力的藩王一定要立幼或者立庶,朝廷也是沒有辦法,,只得同意,。從目前的處境來看,他這個世子是比較危險的,不僅父王是比較喜歡江隆興的,,而且就連左義王的大半軍隊都在這個弟弟手中,,正好太子來了,何不利用太子制衡江隆興,,最好是除去江隆興,,這樣才能穩(wěn)操勝算。
看在左義王爵的份上,,現(xiàn)下什么都能忍,,“哼,等我坐上左義王的位子,,看我怎么收拾你,。”當(dāng)下心里也只能這么想,。
“敢問太子,,這位便是在小宜口擊敗北軍的莫將軍么?”江隆慶看了看太子身旁披掛的莫林,。
“世子好眼力,,正是莫林?!碧拥?。
“世子過謙了,太子指揮有方,,眾將士奮力殺敵,,末將只不過依令而行?!蹦窒蚴雷有羞^禮后道,。將奪回小宜口的功勞推在太子身上,總歸是沒錯的,,哪一個主子,,愿意看到功高蓋主的屬下呢?
“恭請?zhí)尤氤?!”江隆慶彎腰一拜,,讓出道路。
太子上馬,,在世子和二公子的帶領(lǐng)下,,徐徐向左義城進發(fā)。
一個時辰后,,左義城下,。
此城依山傍水而建,,前有夷江支流左義河穿城而過,寬十丈有作,,后有量山,,主峰高過百丈。城方圓十里,,城高五丈,,城內(nèi)人口五十余萬。左義城也是南江國除了京城之外,,最大的城市,,城門內(nèi)往來商賈不斷,在城外就能聽到城內(nèi)吆喝之聲,。
隨太子而來的有一千多人,,御林軍進城總歸不好,于是御林軍駐扎城外,,太子只帶少數(shù)進城,。
“真是繁榮大城!”太子不禁感嘆,。
江隆慶將太子等人迎入城內(nèi),,“父王說,左義城乃我南江之門戶,,誓要做天下之商賈中心,不管是哪里的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左義城,,城門全天不閉?!卑凑宅F(xiàn)代的說法,,就是左義王要將左義城打造成為一個高度、自由開放的城市,,只要愿意,,只要守法,都可以來左義城做生意,。也正是出于此,,左義城不排外,才有了這如此繁華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