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這是?”
“我們要判斷上風(fēng)向在哪里,,”王天孝指指右手側(cè),,“我們要從這個地方繞到下風(fēng)向,才可能靠近蜜狗子的老巢,。它們的鼻子相當(dāng)靈敏,,若是在上風(fēng)向,肯定能感覺出我們的味道,?!?p> “真有這么強啊,?”
“那當(dāng)然了,,這大山里每一種生物都是進(jìn)化了數(shù)千萬,甚至上億年,,若沒有一點壓箱底的功夫,,怎么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來?!?p> “哦,。”王天信若有所思,。
“還有,,等下走路的時候要輕一些,它們還能根據(jù)地面震動了解其他生物靠近,,尤其是你天信,,你走路不要總是咋咋呼呼,造出太多聲音出來,?!?p> “嗯,我知道了,?!?p> “那好,我們接著向前,,如果我沒猜錯,,大概還有一兩百米就能看到它們活動的軌跡了?!?p> 三人按照王天孝的說法,,慢慢繞到下風(fēng)處,,繼續(xù)向前摸索。
因為沒了腳印,,全憑兩只狗探路,。
十幾分鐘后,兩只狗突然停住腳步,,看著前方低沉地嗚咽起來,。
“有情況,快,?!?p> 王天信加快腳步上前,藏在灌木叢后,,將雪輕輕用樹枝捅出兩個洞,,朝前面看過去。
一看,,他倒吸一口涼氣,,差點沒一個屁股坐在地上。
王天孝看他臉色慘白,,知道肯定看到蜜狗子獵食的場景了,,頓時覺得好笑,輕輕將弟弟拉起來,,示意他和吳文化蹲在灌木叢后面,。
這才定睛看向獵殺現(xiàn)場。
前面五十六米遠(yuǎn)的雪地上,,至少有七八只蜜狗子正在圍殺一只灰白色毛的動物,。
那動物體長大概一米多點,頭上生著角,,但是很短,,有點像一個三叉樹枝。
它的耳朵和眼都大,,脖子要比梅花鹿長一些,,四肢頗長,后肢略比前肢長,,尾巴相當(dāng)短,,從遠(yuǎn)處看近乎是隱于體毛內(nèi)。
原來是狍子,。
王天孝也感到很意外。
子午嶺有梅花鹿,,自然也有狍子,,狍子也屬于鹿的一種,。
看這頭狍子的樣子,應(yīng)該是只還沒有完全長大的公狍子,,公狍子頭會生短短的樹枝狀小角,,遠(yuǎn)遠(yuǎn)不如梅花鹿那般好看。
狍子的毛色會跟著季節(jié)而變化,。
夏季狍子一般是棗紅色,,或者稍微淺一些的棕黃色,但到了秋季變冷,,顏色就逐漸變淺,,變成棕灰色,到冬天下雪,,甚至很多狍子直接變成灰白色,。
就像眼前這只狍子一樣。
狍子本來是吃各種草,,果實和樹皮,,所以到了冬天,大雪覆蓋后的大山對狍子來說是致命的,,它們不但缺乏食物,,而且還失去休息地,常常使自己就陷入危險之中,。
大山附近的人們都覺得狍子是個傻瓜,。
它們似乎有一些很不聰明的行為。
例如獵人或者捕獵者在山里碰到狍子,,狍子會快速跑開,,可捕獵者要不追,它們可能會在不遠(yuǎn)處停下身子觀看,,甚至在冬天的雪地里,,如果運氣好的話,拿個木棒都能打到那些臥在地上不愿意動的狍子,。
這其實不是因為狍子傻,,而是因為生活習(xí)性有關(guān)。
或者說,,是大自然的嚴(yán)酷環(huán)境,,讓它們迫不得已選擇這樣的生存模式。
舉個例子,,為什么狍子看到捕獵者總是不跑遠(yuǎn),,會跑一截就駐足觀看呢,這其實是因為狍子因為一直謹(jǐn)小慎微,,它們得到一個暫時可以進(jìn)食或者休息的地方很不容易,,輕易不愿意放棄,。
而自然界的獵殺者驚動狍子后就不會繼續(xù)追了,所以它們完全可以等到獵殺者離開后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
可人類比獵食者要聰明的多,,人類可以施展計謀,也能摸索規(guī)律,。
當(dāng)獵人們發(fā)現(xiàn)狍子有這個習(xí)慣后,,只要將狍子驚走,然后隱藏在原地附近等待,,就大概率能等到狍子自投羅網(wǎng),。
再例如那種被棍子直接打暈的狍子,背后也是一種辛酸,。
狍子因為冬季食物匱乏,,所以一般體力都很弱,尤其是母狍子尤為更甚,。
狍子是鹿科里孕期最久的動物,,和人類差不多,從懷小狍子到出生大概要維持長達(dá)十個月之久,。
其他季節(jié)還好,,到了冬季懷孕的狍子本就食物不足,又要承擔(dān)肚子里孩子的營養(yǎng),,身體就會變得非常虛弱,。
它們只能啃食一些干的樹皮或者干草為生。
一旦大雪過后,,雪會壓住所有食物,,它們就不得已需要將雪刨開,找出一片可以進(jìn)食和棲息的地方,。
而因為體力不足,,很多時候它們一旦臥下來休息,就不愿意再站起來,,即使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也是,。
所以,獵人們在雪后的大山里能用棒敲暈的狍子多半都是母狍子,,而且多是懷孕了,。
王天孝前世遇見這種狍子是不獵殺的,獵人有個基礎(chǔ)的規(guī)矩,,不能殺懷孕的獵物,,不能殺雞取卵,奪走了大山的未來。
當(dāng)然,,狍子可憐歸可憐,,但也無需對他們報以太多同情之心。
事實上,,對于人類來說,狍子這家伙是百害而無一利,,一旦狍子數(shù)量增加,,在山林里找不到足夠的食物,就會跑到村民的田地里偷吃東西,,有時候還成群結(jié)隊的來,。
因此,如果狍子太泛濫,,林業(yè)部門就會專門組織獵人捕殺,,直到將數(shù)量降低到生態(tài)可以承受。
回到現(xiàn)場,。
王天孝也是第一次看到蜜狗子獵殺狍子,。
這只狍子粗粗看去,體重大概三十公斤不到,,體型雖然沒有完全長大,,但也至少有一米多點,圍殺它的蜜狗子看起來就像一只只小貓,,體型相差很懸殊,。
可蜜狗子捕獵本就是群攻。
它們體態(tài)靈活,,數(shù)量多,,牙齒又鋒利,而冬季的狍子雖然體型占優(yōu)勢,,可力量和速度卻很受影響,。
它們基本很少落單,最少也是三五只一起生活的,,也不知道這只是怎么了,。
或許是感受到生命的危險,狍子使勁渾身力氣,,想想身上的蜜狗甩下去,,可兩只蜜狗緊緊地撕著它背上的皮肉,它并沒有甩開,。
隨著狍子身體挪動,,蜜狗子就像一個個長在它身上的毒瘤,或者是吸血的螞蝗,。
不管它如何左右搖擺,,突然加速,,還是其他方法,都無法脫離蜜狗子的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