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凡四訓(xùn)》里,主人公被孔先生算命,,算的每一步都很準(zhǔn),,算的主人公最后都沒有了欲望。
當(dāng)時算的是他五十多退休,,一輩子無兒子,,而在那個年代里,無兒子等于斷了傳承,,而且連職位都算好,,也就沒什么人生的動力了。
他抱著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找到了得道高僧,,云谷禪師,,云谷禪師看他狀態(tài)很是新奇,甚至產(chǎn)生了好奇,。
他便把自己的情況和大師說了,,而大師順勢破解了他這個命格。
所用的方法就是做好事,,而他不僅得到了更高的職位,,還有了兒子。
那你說主人公這是不是就是吸引力顯化的結(jié)果,?
如果命中注定,,那他即使做再多的好事也不會改變既定的命運,而他恰恰改變了,,他相信他做好事就能改變,,所以他顯化成功了。
而為什么做好事就可以,,做壞事就不行,,是因為做好事,你就會處在一種積極向上的平和狀態(tài),,那樣就會增強你的能量,也會增強你的信念,,從而加劇顯化成功,。
而做壞事,甚至抱怨等一系列負面的情緒,,是陷入在你情緒的原始本能里,,你自己狀態(tài)都不好,又怎么會顯化成功呢,?
就像《秘密》里所說的,,如果短時間內(nèi)沒有顯化成功,那你就會想,,你看一點都不管用,,那么宇宙就會接受到你的信息,OK,,不管用,,它就會把成果收回,因為你不需要,。
而有的人說,,我即使做好事了,怎么也沒有顯化成功?
而這點就是《了凡四訓(xùn)》里所表述的,,你是否是帶有目的性的行善,,如果帶有目的性的行善,那就不是行善,,而是行惡,。
因為是你,把你的觀點強加在別的人或物身上,,而那是你的執(zhí)念,,不是你的善。
如果你這么做單純的是自己開心,,不求對方回報,,不求積累善,那么這就是行善,。
而《次第開花》里,,也表明了因果,你的所做所求皆是因,,所得到的皆是果,。
所以不要把自己立在受害者的位置,因為都是你種下的因,。
如果別人傷害了你,,那你反而要想想,是不是因為你太好說話,,讓對方覺得能輕易傷害你的利益,,那這是不是就是你的因?
而因為你的因,,你感覺到了不平衡,,從而想要顯化對方受傷的果,那這就會拉底你的能量,,因為你處在一種負面的情緒里,。
這種情緒本沒有錯,因為它是你原始本能,,保護你不受傷害,,所以不要責(zé)怪自己。
而修行,、修身,、修佛、修道等,,都是為了超脫自己的原始本能,,知道情緒是自己的本能,,而不深陷其中,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tài),,方得自在,,也會加劇你的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