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她的壞心眼
李香見一時也沒好的法子,,索性不想,,先把剩下筆筒都弄完,。
她一共就用了兩首詩,。
一是剛剛那首板橋先生的《竹石》,。
另用了東坡先生的一首,,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用這首詩純粹是她的壞心眼,,她想利用這首詩激起學子的購買心,暗示他們不買就是大俗人,。
連三郎這個半吊子讀書人看后,,都不再叨叨她不該玷污好詩,沾上銅臭味,。
可見這首詩的功力有多強,。
雖對不住東坡先生,她怕招惹太多關注,,就只用了板橋先生的落款,。
等她寫完所有筆筒,天色漸暗,,二郎他們陸陸續(xù)續(xù)回來,。
李香去準備晚飯。
院子里,三郎賣力跟家人解釋李香做的筆筒為啥能賣,。
趙家其他人沒他讀的書多,,似懂非懂的,但被他的熱情感染,,看著屋檐下一整排的筆筒,,目光逐漸火熱。
二丫單獨找來灶房,,看李香在忙著砍大骨頭,。
“我來幫你!”
她在主動示好,。
李香沒道理拒絕,,畢竟住在一個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
“那你多搬點柴火過來,,這骨頭起碼得燉上一個時辰!”
二丫下意識提高了音量,,“一個時辰,,那得用多少柴火?”
怕李香多想,,趕緊又解釋,,“我沒別的意思,就是砍柴也很費勁,,會耽誤干活,。”
“我明白,?!?p> 李香笑著解釋,“我是聽大夫說,,斷腿的人喝骨頭湯是大補,。”
她跟三郎打聽過,,趙大順斷腿了并沒有截肢,,因家里沒錢才一直拖著沒治。
趙行知冒生命危險也要進山打獵,,李香猜想多半也有存了賣銀子給趙大順治腿的心思,。
“謝,謝謝你為爹著想,!”
二丫紅著臉道謝,,她似乎也沒有那么討厭,。
李香受了她情,又補充:“多曬太陽也有好處,,你可以讓二郎弄個躺椅,。”
“嗯,,我等會就跟他說,。”
李香不再多嘴,,繼續(xù)砍骨頭,,鍋里已經(jīng)坐了熱水,她將骨頭全部推了進去,。
骨頭肉足夠新鮮,,不需要放額外的調料。
只需要等水開后撇去浮沫,,放上蔥段和姜片,,改小火燉上兩個時辰即可。
李香另起鍋,,用白米和糙米混合著,,煮了一大鍋米飯。
她叮囑二丫顧著火,,自己去門口地里拔了蘿卜和白菜,。
蘿卜洗凈切塊備用,。
白菜的話,,她打算做一個醋溜白菜,但因調料不全而放棄,。
趙家只有鹽和菜油,,醬油,醋都沒有,,更別提糖了,。
李香只能退而求其次。
等飯熟后,,先盛出飯裝大盆里,,隨后切了半塊肥肉熬出豬油,多余的油盛出裝罐留著下次用,。
余下的一點油和豬肉炸,,加入切好的大白菜,炒了一盤油炸白菜,。
這時,,骨頭湯也熬了大半個時辰,。
李香將洗凈備好的蘿卜下進去,讓二丫轉大火收尾,。
油香,、肉香、蘿卜香……,,勾的全家人唇齒生津,。
東屋躺著的趙大順落下淚來、
家里多久沒吃過肉,?
這個媳婦算是娶對了,,他對得起孩子們死去的娘了。
又過了一炷香,,骨頭蘿卜湯也出鍋,。
趙大順那份,李香單獨盛出讓二郎給他送去,,剩下的直接都用大盆裝好,,喊來三郎,二丫一塊搬去主屋的八仙桌,。
她有輕微的潔癖,,把灶臺收拾干凈才去主屋。
堂屋里,,幾個孩子跟往常一樣圍著八仙桌坐好,,望著盆里大肉大菜差流口水。
李香進來看他們還沒動筷,,疑惑道:“怎么不吃,?”
趙行知不在,他們還要等誰,?
還是味道不行,?
二丫拍了拍身側的主位,說:“過來這坐,,等你開飯呢,!”
李香走過去坐下,道:“你們不用等我的,!”
沒人接話,,都眼巴巴地看著她。
李香無奈學著趙行知的樣子,,說:“開飯,!”
她話音一落,歡呼聲一片,,飯桌立刻熱鬧起來,。
“好吃,,好吃,真的太好吃了,!”三郎一連串地感嘆,。
其他孩子也紛紛點頭附和,礙于嘴里包著飯,,說的話支零破碎,,勉強分辨出大意就是夸李香的手藝好,堪比大廚,。
其實他們壓根就沒吃過大廚做的菜,。
李香心里門清,自己這是占了他們沒吃過啥好東西的緣故,。
“你們天天吃就不會這么覺得了,。“
三郎咽下一塊蘿卜,,蘿卜浸滿肉湯,,咬一口汁水飽滿,比肉還要好吃,。
他乘機拍了個馬屁,,“只要是香姐做的,我永遠都吃不膩,!”
李香成功被逗樂,,晚飯都忍不住多吃了半碗。
幸好她提前有預料,,煮了滿滿一大鍋的二米飯,,保證每人都能吃飽。
飯后,,洗碗的活被大丫給包攬去,,其他人就在院子里各忙各的,消消食再睡,。
二丫把李香的提議轉告了二郎。
二郎和三郎一合計,,見月色明亮,,當下就拿著砍刀去屋后砍竹子。
李香不會編躺椅,,她把記憶里躺椅的模樣畫出來,,讓他們自己研究。
轉眼又過了一夜,。
一早,,除了三郎和李香,,二丫也起了。
因筆筒太多,,她今天主要要求幫忙,。
三人裝了滿滿三大背簍,幸好不是很重,,便沒有花錢坐牛車,,走昨天的小道去鎮(zhèn)上。
三郎現(xiàn)在不管什么都跟李香說,,據(jù)他透露,,趙家家底只有一錢銀子了。
一兩等于十錢,,能換一千文,。
一錢也就是一百文。
這一百文得用來付給寶璋嬸子,,因她在王氏前生的娃,,奶水富裕,趙行知請她也給四丫喂奶,。
一日三次,,每十天結一次賬,每次一百文,。
一個月下來能得三百文,。
村里人去鎮(zhèn)上打工,一月也就三四百文,,寶璋嬸子自然答應,。
明天就是結賬的日子,所以家里的錢不能動,。
李香本就沒打算用趙家的銀子,,聽這話更不會了。
到了清河鎮(zhèn),,日頭剛上樹梢,。
李香按照記憶里路線,徑直去昨日的書鋪,。
她讓三郎和二丫在門口等著,,自己先進去。
昨日躲在柜臺后打算盤的掌柜抬眼瞧她背著大背簍,,說了昨日同樣的話,,道:“姑娘,買書,、看書都可以,,背簍請您放門口,!”
這是為了防止客人夾帶。
李香跟昨日一般將背簍落在柜臺邊,,不過這次她沒進屋選購,,而是沖他問:“掌柜的,請問您這兒收筆筒嗎,?”
“不收,,不收!”周掌柜想不想就拒絕,。
他這兒又不是尋常藥鋪,、酒樓那種地,十天半月沒生意都算正常,,抄書倒是可以收,。
但筆筒什么的,說的好像一般人家能用的起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