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營駐守寧遠(yuǎn)城南,,營中軍兵輪流上城值守,,此時正是席銘的班次,他手執(zhí)長矛,身背弓箭,,帶領(lǐng)一個小隊在城上巡邏瞭望。忽聽城下有人呼喊他的名字,,仔細(xì)看時,,卻是千總袁鐵,對著城上大喊:“席銘,,有人找你,,趕緊下來!”
席銘本在當(dāng)值,,聽到長官叫他,,便離開隊伍向城下走去,剛走了幾步,,迎面跑來一人,,白盔白袍,正是吳三桂,。千總袁鐵帶著幾個軍兵跟在后面,。
席銘一個多月沒見吳三桂,此時看他披掛整齊,,似乎正要出戰(zhàn),,不由有些奇怪。正要上前施禮,,吳三桂將手一擺道:“席兄,,事情緊急,就不要客套了,,這次找你,,實是有事相求?!?p> 席銘微微一怔,,心中尋思:吳三桂是關(guān)寧地面說一不二的人物,自己是個小兵,,他有什么辦不了的事情,,要找自己幫忙呢?
吳三桂看到席銘狐疑的表情,,便將父親被后金重兵圍困,,祖大壽因為督師軍令,,無法派兵解救,自己決定冒險孤軍深入營救父親的事簡略說了一遍,。
末了吳三桂道:“我挑選了二十名吳家親兵組成營救小隊,。這些人都是精選的武勇之士,刀馬嫻熟,,足以以一當(dāng)十,。不過營救小隊還缺少一個重要角色:一位箭術(shù)高手坐鎮(zhèn)中央,射殺敵方擋路的強兵猛將,,這樣小隊就能迅速挺進(jìn),。席兄,你的箭法我們都見識過了,,我想請你出山,,參加營救小隊,助我一臂之力,?!?p> 席銘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一口應(yīng)允下來,。
吳三桂接著道:“后金人馬眾多,這一去實是兇多吉少,。席兄如此痛快的應(yīng)承下來答應(yīng),,足見兄臺之高義,在下感激不盡,?!?p> 席銘道:“自家兄弟,那么多客套干什么,,事不宜遲,,盡早出發(fā)吧?!?p> 吳三桂應(yīng)了一聲,,回過頭對袁鐵道:“袁千總,借你一個士兵用用如何,?”
袁鐵急忙躬身道:“吳將軍盡管差遣,。”又對席銘道:“你跟著吳將軍去吧,,”
席銘喊了聲:“遵令,。”回到營房整理一下裝束,,又到馬場牽出戰(zhàn)馬“驚鴻”,,來到城門口時,,吳三桂與吳應(yīng)桂、楊泰昌等人已整裝待發(fā),。
營救小隊所有戰(zhàn)馬都配有鐵甲,,馬頭、身子,、四肢,,除了關(guān)節(jié)之外全部披甲,在陽光下反射出銀色的光芒,。
小隊成員也都頭戴鐵盔,,身著鎖甲,除了席銘,,每個人都背著三眼火銃,,手中擎著一桿長槍,而席銘則身背兩桿硬弓,,預(yù)防一旦一把弓箭拉斷,,還有候補可用。
小隊集結(jié)完畢,,總共二十二人,,吳三桂見席銘在馬背上放了多只箭囊,還是怕箭矢不夠,,又命余人在各自馬上都多背幾只箭囊,,以供席銘使用。
一切準(zhǔn)備停當(dāng),,吳三桂喊了聲“開城,!”,守城士兵將城門打開,,放下吊橋,。一眾敢死隊員過了吊橋,正欲快馬加鞭,,卻聽城樓上有人喊道:“三桂,,千萬冷靜,不可意氣用事,,如果遇險,,趕緊沖出來?!?p> 吳三桂一抬頭,,見城樓上站立一人,正是舅舅祖大壽,。原來祖大壽還是放心不下,,特意前來叮囑,。
吳三桂喊了聲:“遵令!”二十二匹馬過了護(hù)城河,,向吳襄被包圍之處奔去,。
小隊成員騎乘的都是上等馬匹,尤以吳三桂的白馬為甚,。吳三桂心情迫切,,驅(qū)馬甚急,漸漸的,,小隊其它成員都被拉下不小的距離,。吳三桂正想稍減速度,等待后面軍兵上來,。忽見席銘騎著那匹紅馬,,不疾不徐的跟在后面。吳三桂不由嘖嘖稱奇,,自己的白馬在關(guān)寧軍中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良駒,,卻不知席銘從哪弄了如此良馬,心想這位老兄還真有些門道,,難道他還會挑選良馬之法,,實在是深藏不露。
行了十余里路程,,隔著一小片樹林,,前方已見到后金軍的士兵。吳三桂在樹林邊停下戰(zhàn)馬,,揮手示意大家聚攏。
此時正是正午時分,,微風(fēng)吹來,,樹林鋪滿落葉如金色地毯一般。這個季節(jié)正是關(guān)外最迷人的季節(jié),,然而一場慘烈的戰(zhàn)斗即將開始,。
吳三桂深知這是一場完全沒有把握的戰(zhàn)斗,不是四萬對四萬,,也不是四千對四萬,,只有二十二人闖營,確如祖大壽所言,,這么一小撮人丟到四萬人的汪洋大海中,,恐怕翻幾個泡泡就不見了。
吳三桂掃視眾人,,沉聲道:“你們都是重情重義的勇士,,我很感激大家參與營救行動,。”說著把眼光轉(zhuǎn)到席銘身上,,營救小隊中其余二十一人都是吳家的人,,除了席銘,幾乎跟吳家沒有關(guān)系,,是吳三桂請來的援兵,。
席銘知道吳三桂的意思,朝他微笑一下,,點了點頭,。
吳三桂接著說:“今日戰(zhàn)斗之后,如果天幸無恙,,你們就不再是吳家家將,、親兵,而是我吳三桂的兄弟,,以后各自出去帶兵,,升官發(fā)財都在三桂的身上。至于席兄,,感謝之言就不必說了,,以后有我吳三桂的,就有席兄你的,?!?p> 席銘突然想到一段歷史,心中感嘆:怎么今日之事和當(dāng)年如此之象,。便笑道:“三桂老弟何必說的如此悲壯,?當(dāng)年三國張遼以八百勇士闖十萬吳軍大營,數(shù)次沖破重圍,,后來又以七千人馬大破東吳,,在歷史上留下威震逍遙津的美名。今日之狀況,,似乎比他們更加艱難,,即便如此,男兒大丈夫,,死也要死的精彩,。今日之戰(zhàn)就讓后金小兒看看我大明鐵騎的威風(fēng)?!?p> 《三國演義》自元末刊行,,在明朝已是家喻戶曉,眾人對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耳熟能詳,。聽到席銘這么說,,大家都感覺有熱血在胸中涌動,,一股豪氣升騰起來。
吳三桂感激的看了席銘一眼,,心想:此人戰(zhàn)斗動員做的不錯,,看來還是個帶兵打仗的料。接著席銘的話頭道:“眾位兄弟,,我們就轟轟烈烈的干一場,。待會沖入敵陣,我在前,,應(yīng)桂,、泰昌各帶十人分列左右。席兄居中,,席兄射殺敵人之時,,箭矢用的肯定很快,大家要及時支援,。我們的行動綱領(lǐng)是救人而不是殺敵,,最重要的是一個“快”字,千萬要快進(jìn)快出,?!?p> 席銘補充道:“最重要的是及早找到令尊?!?p> 吳三桂點頭道:“正是,,剛才我觀察了一下地形,此地皆為平原,,沒有高地,。因此我父親所在位置很難確定,殺入之后,,我們便大聲呼喊,,以便父親知曉配合殺出。由于不能暴露我父身份,,因此呼喊之時以父親字號為信,便叫“兩環(huán)先生”可也,。大家聽明白了嗎,?”
眾人齊聲答道:“屬下明白!”
吳三桂一揚手,,喊了聲:“出發(fā),!”眾人集結(jié)隊形,向后金大軍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