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理念說,閱讀文學作品有三要素:一是作者,;二是文本;三是讀者,。這里說作者也就是說作品的背景,這樣可以加強對作品的了解,。這也是孟子所言“知人論世”的觀點,,這三要素很是提綱攜領(lǐng),放之文學之四海內(nèi)也皆準,,我們賞析漢樂府時,,也可以作為賞析的尺度和標準。
漢樂府繼承《詩經(jīng)》,,對后世影響很深,,不了解就抓不到唐詩母題的來源,這就是“無古不成今”的由來,。
樂府又分北朝樂府和南朝樂府和漢樂府,,三大塊,我們先從從漢樂府開始吧,!
上一節(jié),,我已經(jīng)說了《上邪》這首詩,這一節(jié),,我想舊文重提,,講講我們初中學的課文《陌上桑》吧,!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扒厥嫌泻门悦麨榱_敷,?!薄傲_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
先說這篇文章的背景,。
漢王朝規(guī)定,每年春耕,,郡太守都必須到他的屬縣去巡視檢查,,“觀覽民俗”,“勸人農(nóng)?!?。這本是朝廷體恤人民的好事,可是被歪嘴和尚念經(jīng),,給唱歪了,。實際上變成了太守“擾民”和“獵艷”的一種形式。漢代權(quán)貴至鄉(xiāng)間“載其女歸”的現(xiàn)象相當嚴重,,甚至有漢梁節(jié)王劉暢掠取小妻三十七人的情況,,《陌上桑》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寫的詩篇,,表達了一位聰明的女子如何巧斗達官貴人的一種泄憤式的嘲弄。
這雖是一首詩卻可以和關(guān)漢卿的戲劇《望江亭》相媲美,,有異曲同共之妙,。《陌上?!穼嶋H上是一則詼諧,、機智、幽默的戲劇小品,。
因為樂府是漢武帝設立的漢代音樂機構(gòu)的名稱,,所以這些樂府詩都是要合樂而歌唱的,這個樂府的名字也很有意義,,漢代就是把文學和音樂合并了,,很有創(chuàng)意啊,!
《陌上?!吩姺秩拢簿褪菢非锏娜?jié),,節(jié)是音樂的段落,,第一節(jié),,寫羅敷的美貌,,第二節(jié)寫羅敷如何巧斗使君,,第三節(jié)奚落使君,詩文頗具巧思,,這是漢樂府的一大特色,,和詩經(jīng)不同,以由拙入巧,,很有意趣,。
《陌上桑》還為我們展示了漢代人物儀表和器物服飾的審美習俗,,讓我們知道為“籠系”和馬尾的“青絲”,,對美人的標準衡量都有描寫,稱謂后世臨摹的典范,。
不過也有人說了,,這篇《陌上桑》,,就是一篇虛構(gòu)的文字,,試想如此高居高位人的夫人,如何會親自下田勞務呢,?
我們先不計較這個,,只是就他的文字來說,他在表述其諸多美時,,運用了比喻,、鋪陳、夸張,、渲染等藝術(shù)手法,,正寫、反寫,、側(cè)寫,。“虛則實寫,,實則虛寫”,。特別是在寫羅敷容貌美的時候明顯用了側(cè)面用的是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