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只有一生一世,,如何對待自己這獨一無二的一生一世,,這取決于自己。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所訴,他認為他這一生的價值就是把《史記》寫完,,這部《史記》窮盡他一生的心血,,《史記》的成功與否,就是他這一生的價值,。
他的這種價值觀,,讓我想起批閱十載的《紅樓夢》,曹雪芹不也是這樣認為的嗎,?誰說“萬無一用是書生”,,他們寧可用一生的心血來完成自己的“空文”,實際上不是“空文”,,篇篇皆是錦繡,,皆是金玉之聲。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給我們美的享受是無盡的,!
我欽佩這種價值觀點!
說到生命的價值,,我想到了一個老生常談,,就是生與死的論談,司馬遷也說過“生有重如泰山,,有輕如鴻毛”,,這個價值的定格就看自己怎么界定。
你認為你生命的價值在于“快樂的活著”,,于是把一切義,、道德都拋于腦后,這對不對,,這種觀點在社會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上顯然站不住腳,,可是在人情上卻是可以說的通的,人生苦短,,為什么不讓有限的生命,,盡可能走完他該走完的歷程。
夭折或者是突發(fā)事件導致的死亡是多么的可悲,。
我看過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書,,其中有一篇課文,老師強調(diào)要背誦,,名字叫《歌唱二小放牛娃》,,這首歌不能說寫的不好,我小時候就能唱,,這首歌經(jīng)典的可以家喻戶曉。可是當它再次出現(xiàn)在眼前,,出現(xiàn)在教科書里的時候,,我很顫栗,這里歌頌的是什么,,宣揚的是死亡,,是舍生取義的精神,一個還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小男孩,,明知道把敵人引到埋伏圈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卻面對死亡只有坦然,我感到生命之輕,,不能承受那個小小年紀的孩子對自己生命看待如此的輕松,,他那一刻從容就義的時候,看到的一定是父母獎勵的微笑,,亦或者是那些老師或革命們獎勵的笑容,,他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犧牲自己來成就一種大義,我覺的這些讓一個孩子來承受,,太可怕了,,可是我在歌詞里看不到作者對這小小生命的憐惜,看到的是一種宣傳,,作者寫的是一種讓大家都學習和效仿的蠱惑,。
我感到很悲哀。
生命的價值取決于自己,,為什么大人要把一些自己的是非觀加于孩子的身上,。讓他小小年紀就背負這樣重的理念,從而造就這樣的悲劇,,是的,,《歌唱二小放牛娃》,我在這首歌里看到的是一個悲劇,,只要是悲劇,,不管如何都不應該提倡,不是嗎,!
生命是應該得到尊重的,,他的價值觀的取決應該在于主體的自己,從人的本性來說,,個體往往崇尚的是一種快樂,,絕不是那種對生命的看輕,為了某種大義去報廢自己的生命,!
我欣賞司馬遷的思想,,他的活法是一種崇高,因為要完成《史記》茍活的思想,人不是完全因為偷生而活著,,但卻可以為理想和抱負偷生,,這種抱負的價值是一種自我的實現(xiàn),不是在一種教條下發(fā)生悲劇,。如那個放牛娃,,小小年紀就遭橫死,多么悲哀,!他這一輩子就活在這首歌詞里了,,他的生命呢?還沒有發(fā)生和度過就凋零了,,多么讓人不能接受,!
生命的價值取決于自己,不是來自任何人的眼光和嘉許,,我認為什么是這一生的快樂,,那就是我這一生的價值,這不是信仰的崩潰,,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愛,,一個連自己都不能愛的人,還談什么崇高呢,?
生命只有存在才有價值,,才有取決權(quán),我欣賞司馬遷的生命的價值觀,,憐惜可憐的放牛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