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草人借箭/畫圣吳道子
草人借箭:
唐玄宗匆忙逃出長安不久,,安祿山的叛軍便攻進了長安。郭子儀,、李光弼得到長安失守的消息,,不得不放棄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儀回到靈武駐守,。原來已經(jīng)收復的河北郡縣又重新被叛軍占領(lǐng),。
叛軍在進入潼關(guān)之前,安祿山派唐朝的將領(lǐng)令狐潮去攻打雍丘(今河南杞縣),。令狐潮原來是雍丘縣令,,安祿山占領(lǐng)洛陽的時候,令狐潮就投降了他,。雍丘附近有個真源縣,,縣令張巡不愿投降,就招募了1000多個壯士,,占領(lǐng)了雍丘,。令狐潮帶了4萬叛軍來進攻。張巡和雍丘將士堅守60多天,,將士們穿戴著盔甲吃飯,,負了傷也不下戰(zhàn)場,,打退了叛軍300多次進攻,,叛軍死傷無數(shù),終于迫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令狐潮又集合人馬來攻城,。張巡組織兵士在城頭上射亂箭把叛軍逼回去。但是日子久了,,城里的箭射光了,。為了這件事,張巡非常心急,!
一天深夜,,雍丘城頭一片漆黑,隱隱約約有成百上千個穿著黑衣服的兵士,,沿著繩索往墻下爬,。這一情況被令狐潮的兵士發(fā)現(xiàn)了,報告給了主將,。令狐潮斷定是張巡派兵偷襲,,就命令兵士向城頭放箭。直到了天色發(fā)白,,叛軍才看清楚,,原來城墻上掛的全是草人,。
張巡的兵士們高高興興地拉起草人。那千把個草人身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箭,。兵士們查點了一下,,竟有幾十萬之多。
又過了幾天,,與前幾天夜里一樣,,城墻上又出現(xiàn)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見了又好氣又好笑,,以為張巡又來騙他們的箭了,。于是,誰也不去理它,。
哪兒知道這一次城下吊下來的并非是草人,,而是張巡派出的500名勇士。這500名勇士乘叛軍沒有準備,,向令狐潮的大營發(fā)起突然襲擊,。令狐潮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幾萬叛軍失去指揮,,四處亂奔,,一直逃到十幾里外才停下來。
令狐潮連連中計,,氣得咬牙切齒,,又增加了兵力攻城。他屯兵在雍丘北面,,不斷騷擾張巡的糧道,。叛軍有幾萬人之多,張巡的兵士不過1000,,但是張巡瞅準機會就出擊,,總是得勝而回。
過了一年,,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派人向張巡告急,,說叛軍大將尹子奇帶領(lǐng)13萬大軍要來進攻睢陽。張巡接到告急文書,,馬上帶兵去了睢陽,。
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七月六日,叛軍大將尹子奇又起兵數(shù)萬攻打睢陽,。睢陽城被圍多日,,糧食已吃盡,將士每人每天只能以米一盒,,雜以茶樹,、樹皮而食,。張巡令部將南霽云率30騎奮殺突圍,求救于臨淮,。但臨淮守將俱怕賊兵,,傭兵不救。叛軍知道臨淮守將不來救援的消息后,,圍攻更急,。茶紙被吃光,便殺戰(zhàn)馬而食,;馬亦殺光,,又羅雀掘鼠而食;雀鼠也盡,,張巡忍痛殺已之愛妾,,許遠也殺其奴,以供士兵之食,;然后盡殺城中婦人食之,,繼之以男子老弱。當時城中人知必死,,無一叛者,,最后只剩下400余人。十月九日,,叛軍攻上城頭,。守城士卒都因病或因餓無力再戰(zhàn)。張巡,、南霽云,、雷萬春等36人都被殺害。張巡臨死時毫無懼色,,大義凜然。
————————————————————————————————
畫圣吳道子:
在中國藝術(shù)史上,,有三位藝術(shù)家被戴上“圣”的桂冠: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譽為“書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譽為“詩圣”,;還有一位被譽為“畫圣”,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吳道子,,畫史尊稱他為吳生,又名道玄,。他的生卒年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動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年~755年)。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幼年失去雙親,,生活貧困。他曾跟從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后跟隨張僧繇學習。迫于生計,,他曾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于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jīng)很有名氣,。
唐玄宗把吳道子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他成為御用畫家,,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畫,。這一方面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shù)家來說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另一方面又使他獲得了最優(yōu)厚的條件,不再浪跡江湖,;而且利用這種條件,,他可以施展自己的醫(yī)術(shù)才華。吳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節(jié),,畫畫時必須喝酒,因此,,他經(jīng)常是酒中作畫,。傳說他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guī),,揮筆而就,。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者水泄不通,。他畫畫速度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呵成,。
當時的都城長安是全國文化中心,,匯集了許我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jīng)常和這些人在一起,這使他的技藝不斷提高,。有一次,,在洛陽,他同書法老師張旭和善于舞劍的裴將軍相遇,。吳道子觀看裴持劍而舞,,左旋右轉(zhuǎn),神出鬼沒,,變化萬端,,很受啟發(fā),即興在天宮寺墻壁上畫了一幅壁畫,,畫時筆走如飛,,颯颯有聲,頃刻而成,。隨后張旭又在墻壁上作書,。這一次使在場數(shù)千觀眾大飽眼福,高興地贊嘆:“一日之中,,獲觀三絕,!”還有一次,唐玄宗要看嘉陵江的景象,,派吳道子去寫生,。吳道子回來后,讓人準備了一匹素絹,,用了一天時間,,在大同殿上畫出嘉陵江300余里風光。唐玄宗贊嘆不已,,認為和李思訓用了幾個月功夫畫成的嘉陵山水一樣美妙,。
吳道子是一個多產(chǎn)的畫家,他作品的數(shù)量很多,。吳道子兼擅人物,、佛道、神鬼,、鳥獸,、草木、殿閣,、山水等,尤其精于佛道,、人物畫,,長于壁畫創(chuàng)作。據(jù)記載,,他曾在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制壁畫多達300余幅,,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于時,。
吳道子的繪畫對后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圣”,,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蘇軾曾稱贊他的藝術(sh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吳道子的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它所表現(xiàn)的是釋迦牟尼降生為凈飯王子以后,,其父凈飯王抱他拜謝天神的佛經(jīng)故事,。從中可見吳道子的基本畫風。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jīng)變圖》也被認為是他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