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雅克薩的勝利/三征噶爾丹
雅克薩的勝利:
明朝末年,,明,、清雙方都忙著打仗,北方邊境的防務就無人顧及了,。沙皇俄國趁機向我國黑龍江地區(qū)進犯,。他們在我國搶奪財物,殺害人民,。直到清朝穩(wěn)定了局勢,,才派兵打擊沙俄侵略軍,收復了被俄國占領的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在今黑龍江呼瑪西北,,漠河以東),。
后來,康熙帝為了平定三藩,,把大批兵力調(diào)到西南去,。有個俄國逃犯帶了84名匪徒逃竄到我國雅克薩,在那里筑起堡壘,,到處搶掠,。他們把搶來的貂皮獻給沙皇,沙皇不僅赦免了逃犯的罪,,還任命為首的歹徒做了雅克薩長官,,想永遠霸占我國土地。
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亂后,,聽到東北邊境遭到侵犯,,便親自來到盛京,派將軍彭春,、郞談借打獵為名到邊境偵察,。
1683年三月,康熙帝再次致書俄國沙皇,,要求俄軍撤走,,兩國以雅庫茨克為界,但再遭拒絕,??滴醯劢K于看清:若非“創(chuàng)以兵威,則罔知懲畏”,,于是決意征剿,。九月,清朝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俄軍撤出中國領土,。俄軍不予理睬,,反而竄至璦琿劫掠,,被清寧古塔副都統(tǒng)薩布素率軍擊敗,清軍全部拆除了黑龍江下游俄軍建立的據(jù)點,,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俄軍不但不肯退出,反而向雅克薩增兵,,跟清朝對抗,。于是,康熙帝發(fā)布了進軍的命令,。
一月二十三日,,康熙帝命都統(tǒng)彭春赴璦琿,負責收復雅克薩,。四月二十八日,,彭春和剛被委任的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建義侯林興珠率領由滿,、漢,、蒙古、達斡爾等民族組成的約2000人軍隊,,攜戰(zhàn)艦,、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從璦琿出發(fā),,分水陸兩路向雅克薩開進。五月二十二日清軍主力抵雅克薩城,。彭春向俄軍頭目托爾布津發(fā)出最后通牒,,但托爾布津自恃巢穴堅固,將軍役人員全部撤入城內(nèi),,以負隅頑抗,。五月二十三日清軍戰(zhàn)船集于城東南,火炮列于城北,,陸軍布陣于城南,,準備攻城,。二十四日,,從尼布楚增援雅克薩的一隊哥薩克兵乘筏順江而來,清軍于江面截擊,。林興珠率福建藤牌兵裸而入水,,冒藤牌于頂,持片刀以進,,俄軍驚所未見,。藤牌兵疾劈猛砍,,俄軍一個個被打入江中;藤牌兵隨即躍上竹筏,,沖殺這批哥薩克兵,。俄軍死傷大半,余眾潰散,,而清軍未喪一人,。
二十四日夜,清軍開始攻城,。在城南,,彭春派薩布素等進兵,設置擋牌木壟,,施放箭鏃,;在城北,副都統(tǒng)溫岱,、提督劉兆奇等以紅衣大炮猛烈轟擊,;兩翼又有護軍參領博里秋、營門校尉烏沙等放神威大將軍炮協(xié)攻,;在江南,,都督何佑、副都統(tǒng)雅齊納,、鎮(zhèn)守達斡爾提督白克等密布戰(zhàn)艦,,以備救援。清軍眾志成城,,協(xié)調(diào)配合,,猛烈攻城。二十五日黎明,,清軍加大炮轟,,俄軍100多人被擊斃,塔樓與城堡破壞無遺,,商鋪,、糧倉、教堂,、鐘樓,,盡被火藥箭燒毀;清軍還在城下堆積柴薪,,準備焚城,。托爾布津被迫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當日,,彭春等遵照諭旨,,允許城內(nèi)俄軍攜帶武器、行李撤走,。被沙俄竊踞長達20年之久的雅克薩重返祖國,。清軍平毀雅克薩城后回師,留部分兵力駐守璦琿,,另派兵在璦琿,、嫩江一帶屯田,加強黑龍江防務,。
俄軍撤離雅克薩后,,積蓄兵力,圖謀再犯,。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名增援尼布楚。托爾布津獲悉清軍撤走后,,即率500余人,,攜帶大炮,再度侵占雅克薩,。俄軍在雅克薩廢墟上重建城堡,,四周圍以長40俄丈、下底寬36俄丈,、上底寬4俄丈,、高1.5俄丈的長方形木城,城上起筑炮壘,,城外挖掘壕塹,。在塹外陸地一側(cè)還豎立木柵,直抵江邊,。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做法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1686年初,康熙帝下令反擊,,令薩布素修戰(zhàn)艦,,統(tǒng)領烏喇(今JL市)、寧古塔官兵,,馳赴黑龍江城,;林興環(huán)的八旗漢軍和福建藤牌兵也參與作戰(zhàn)。五月,,清軍2000余人再次圍攻雅克薩,。清軍施放炮火,奮勇進攻,,通宵達旦,,予敵重創(chuàng)。七月十四日,,清軍再次發(fā)起攻城高潮,,城內(nèi)俄軍不得不藏在地穴中躲避炮火。清軍見強攻不下,,遂改為圍困,,每日向城內(nèi)發(fā)炮轟擊。八月,,托爾布津登塔樓偵察時,,被清軍炮彈擊中,右腿齊膝被炸斷,,旋即斃命,;改由拜頓代行指揮,繼續(xù)頑抗,。清軍進一步加強對雅克薩的圍困:在城西要地設立營寨,,控制江面,切斷尼布楚方向援敵通道,;城內(nèi)無井,,飲水全靠黑龍江水道,清軍激戰(zhàn)4晝夜,,斷其水源,。在清軍圍攻下,俄軍人數(shù)逐日減少,。十月嚴冬來臨,,俄軍饑寒交迫,處境更蹙,。到第二年春,,原來826名俄軍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清政府再次建議沙皇以談判解決兩國邊境問題,。沙皇鑒于失敗已成定局,而俄國重心又在歐洲,,遂同意了,。
1687年三月二十五日,清軍解除對雅克薩的封鎖,,并準許俄軍殘部撤往尼布楚,,歷時3年的雅克薩抗俄戰(zhàn)爭至此結(jié)束。
1689年,清政府派出代表索額圖,,與沙俄政府代表戈洛文在尼布楚舉行和談,,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劃分了兩國邊界,,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
————————————————————————————————
三征噶爾丹:
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后的第二年,沙俄政府不甘心失敗,,又唆使準噶爾(蒙古族的一支)的首領噶爾丹向漠北蒙古進攻,。
那時,蒙古族分為漠面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個部分,。除了漠南蒙古已歸屬清朝外,其他兩部也都向清朝臣服了,。準噶爾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來在伊犁一帶過著游牧生活。自從噶爾丹統(tǒng)治準噶爾部以后,,他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東進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請求清朝政府保護,。康熙帝派使者到噶爾丹那里,,叫他把侵占的地方還給漠北蒙古,。噶爾丹儀仗沙俄撐腰,不但不肯退兵,,還大舉進犯漠南,。
康熙帝決定親征噶爾丹。1690年,,康熙帝兵分兩路:左路由撫遠大將軍福全率領,,從古北口出兵;右路由安北大將軍常寧率領,,從喜峰口出兵,,康熙帝親自帶兵在后面坐鎮(zhèn)。七月十四日,,康熙帝離開BJ,,不料途中突患感冒,只好取消親征計劃,。
七月十五日,,氣焰囂張的噶爾丹向清軍宣戰(zhàn),屯兵于西巴爾臺(今內(nèi)蒙古KSKTQ土河),然后又逐步南下,,占據(jù)了距京師僅有350千米的烏蘭布通,。噶爾丹把幾萬騎兵集中在大紅山下,后面有樹林掩護,,前面又有河流阻擋,。他把上萬只駱駝縛住四腳放倒在地,,駝背上加上箱子,,用濕氈毯裹住,擺成長長的一個駝城,,叛軍就在那箱垛中間身箭放槍,,阻止清軍進攻。
噶爾丹還派使者向清軍提出交出他們的仇人的要求,??滴醯勖罡H磽簟0嗽乱蝗?,清軍向烏半布通推進,,向噶爾丹大軍發(fā)起猛攻。清軍用火炮火槍對準駝城的一段集中轟擊,。駝城被打開了缺口,。清軍的步兵騎兵一起沖殺過去,福全又派兵繞出山后夾擊,,把叛軍殺得七零八落,,噶爾丹乘夜逃跑。
噶爾丹回到漠北,,一面佯裝向清朝政府表示屈服,,一面在暗地里重新招兵買馬,圖謀東山再起,??滴跞辏?694年),康熙帝約噶爾丹會見,,訂立盟約,。噶爾丹不但不來,還派人到漠南煽動叛亂,。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又燃叛亂戰(zhàn)火,率領騎兵3萬,,向漠南大舉進攻,。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決定再次御駕親征,分三路出擊噶爾丹: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從東路進兵,;大將軍費揚古率陜西,、甘肅軍兵從西路出兵,攔截噶爾丹的后路,;康熙帝親自帶中路軍,,從獨石口迎擊噶爾丹大軍。
康熙帝的中路軍到了科圖,,遇到了敵軍前鋒,,但東西兩路還沒有到達。這時候,,有人傳言沙俄要出兵幫助噶爾丹,。隨行的一些大臣害怕起來,勸康熙帝退兵,??滴醯蹥鈶嵉卣f:“我這次出征,還沒有見到叛賊就退兵,,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再說,我中路一退,,叛軍全力對付西路,,西路不是更危險了嗎?”
康熙帝決心已定,,繼續(xù)進兵克魯倫河,,并且派使者去見噶爾丹,告訴他康熙帝親征的消息,。噶爾丹在山頭望見清軍黃旗飄揚,,軍容整齊,便連夜拔營逃走了,??滴醯垡幻媾杀窊簦幻媾煽祚R通知西路軍大將費揚古,,讓他在半路了截擊,。
噶爾丹帶兵奔走了五天五夜,到了昭莫多(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南),,正好與費揚古軍相遇,。費揚古在樹林茂密的地方設下埋伏,然后派先鋒把叛軍引到預先埋伏的地方,,叛軍一到,,便前后夾擊,。叛軍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噶爾丹只帶了幾十名騎兵逃走了。清軍大獲全勝,。
昭莫多之戰(zhàn)后,,噶爾丹流竄于塔米爾河流域。為了徹底消滅噶爾丹的勢力,,康熙帝采取收服降眾,、斷絕噶爾丹外援的策略,徹底地孤立了噶爾丹,。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也遣使入朝,,接受了清朝的冊封,,噶爾丹已處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但他頑固不化,拒不接受清朝廷的招撫,。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六日,,康熙帝第三次率兵親征噶爾丹。出京城,,經(jīng)過山西大同,、陜北府谷、神木,、榆林等地,,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大軍抵達寧夏。這時,,噶爾丹原來的根據(jù)地伊犁已經(jīng)被他侄兒策妄阿拉布坦占領,;他的左右親信聽說清軍來到,也紛紛投降,,愿意做清軍的向?qū)?。噶爾丹走投無路,服毒自殺,。五月十六日,,康熙帝勝利回京。
從那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爾泰山以東的漠北蒙古,,分封了當?shù)孛晒刨F族稱號和官職。隨后,,又在烏里雅蘇臺設立將軍,,統(tǒng)轄漠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