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之間經(jīng)歷從驚變乍起的恐懼到絕處逢生的慶幸感傷,,畢竟還是少年,,種種極端情緒之下,,加之渾身酸痛疲意,,玄寧眼角淚痕未干便沉沉睡去,。
心中難安,,雖然疲累交加,這一覺也難睡安穩(wěn),,不過個把時辰,,玄寧就醒了過來。
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是灰暗潮濕的石洞洞頂,,他有些呆滯的思緒花了好一會功夫才想起來這里是哪里,自己又為何出現(xiàn)在這里,。
伸手胡亂抹了一把臉上殘余的淚痕,,老頭兒已經(jīng)不在了,除了自己,,再無依靠,,現(xiàn)在雖然絕處逢生,暫時沒有了生死危機,,但是想到這里是絕壁上的石洞,,上下不接,玄寧心中只有叫苦不迭,。
玄寧起身,,開始打量這個洞穴。
外面依然是傾盆暴雨,,洞內(nèi)光線很暗,,根本看不清楚有多深,玄寧忽然反應過來,,洞內(nèi)光線太暗是因為洞口垂下太多綠蘿遮擋了大半天光,。
玄寧小心翼翼走到洞口,伸手去扯那些枝蔓,。
洞口處由于常年受雨水侵襲,,生滿青苔十分濕滑,玄寧很是小心,,好不容易蕩進這洞里,,別一不小心又滑出去,再掉下去怕是絕對不會再有第二個洞口接住自己了,。
一點點移開扯落大半藤蔓,,沒了遮擋,,急促的雨點頓時密密麻麻的打了過來,剛剛半干的衣裳一下又全濕透,。洞內(nèi)倒是亮了起來,。
玄寧嘆了口氣,退回洞內(nèi),,
這個洞并不大,,洞口方圓文余,往內(nèi)逐漸收緊,,仿佛一個喇叭,,而洞口就是喇叭口,雖然天光照了進來,,但是由于石洞狹小,,玄寧還是只能看到四丈進深,到那里就只有一人來高了,,再往內(nèi)就更加狹小,,一片昏暗。
驀地,,似乎看到什么,,玄寧一顆心頓時狂跳起來。
定睛細看,,就在石洞深處,,似乎有一道黑影婆娑而立,那終究是什么東西,?
一想到自己先前還睡了一覺,,玄寧冷汗頓時流了下來,若那黑影是什么精怪,,有多少自己只怕都死的透了,。
壯著膽子開口相詢,半響未見回應,,那黑影似是動也不動,只是由于光線太差,,實在看不真切,。
再等了片刻,眼見那黑影還是毫無反應,,玄寧一咬牙,,若真有危險,橫豎都是死,,索性躬身一點點湊了過去,。
隨著距離來越近,,他終干看清了那是什么。
那竟然是一具盤坐的骷髏,。
看到骷髏,,玄寧倒是放下心來,只要不是活物就好,,畢竟幼時逃荒,,后又隨老道流浪十年,別的不說,,看到枯骨死尸真如家常便飯早就習慣,,甚至有時與老道夜宿山野,身邊就是荒骨為伴,,是以見到尸骨,,內(nèi)心真是毫無波瀾。
那骷髏身上還穿著衣裳,,只是不知道經(jīng)過多少歲月,,大半都已風化,只余絲縷,。不過看式樣還是能夠勉強看出是道家裝束,。骷髏身上更是有多處傷痕,輕則裂紋,,重則斷裂,,尤其是胸口肋骨處,更是變成了一個空洞,,斷處平滑,,竟似被利刃削成,顯然,,這一處應該就是致命之傷,。
神奇的是,尋常骸骨年代久遠后,,枯黃,、發(fā)黑等變化絲毫沒有在這骸骨上顯現(xiàn),這具尸骨根根瑩白如玉,,沒有一絲風化痕跡,。
這時的玄寧只是不懂,他不知道這是修者到達極高境界之后,,伐體洗髓,,全身經(jīng)脈、血液,、筋骨等皆如重生,,才有這等效果,。
仔仔細細看完骸骨,玄寧這才注意到,,骸骨身旁還有一方小小的石臺,,己落滿灰塵,臺面上有物微微凸起,,只是灰塵太厚,,若不細看幾乎無法察覺.想必是這道人生前所之物。
玄寧看看骸骨,,又看看凸起之物,,心中盤算一番,躬身對骨行禮,,口中念念有詞:“前輩莫怪,,您已仙逝,相見即是分,,為免明珠蒙塵,,小子這就瞻仰一下您的遺物?!?p> 神叨叨說完,,玄寧彎腰蹲下,拂去臺上灰塵,,頓時被嗆的連聲咳,,待塵埃落定,只見石臺上靜靜躺著兩個布包,。
一個布包狹長,,應是兵刃之類,另一個四四方方,,似是典籍書本,,而石臺上更隱隱露出不少刻痕,似是文字,。
玄寧跟著者道,,雖然油滑學了十足,卻并沒有多少貪婪之意,,想看這石臺上的事物,,更多的是好奇,被困在這崖洞之中,,又見到這詭異的骷髏,總得把情況了解清楚,。
連抹帶吹,,終于把石臺徹底清理出來,,臺面上的刻痕終于全部顯露出來,果然是一篇文字,。
腌臜老道雖一身毛病,,竟通讀道藏,還是博學之人,,玄寧跟著他這些年,,卻是被逼著學會了讀書識字,為此玄寧沒少嘲諷他,,老道每次一張橘皮似的臉總是漲得通紅,,口中只道:“你這小屁娃兒懂啥,為師當年……”
想到這里玄寧又是一陣神傷,,慢慢平復心情,,去看那文字。
“修行四十載,,雖得無上天書,,然資質魯鈍不能盡窺天人之道,今遇蛇妖而厄,,命也,。唯持正心誅妖魔,未有解怠,,余心稍慰,,今遺道玄錄予后來者,盼君不負余心,,行大道之事,,如此可瞑目也,含光伴余多年,,一并予之,,齊雨霄絕筆?!?p> 字體飛揚,,只著看這字便有一般磊落灑脫之意,字跡深入青石半寸,,溝壑平滑圓潤,,竟似是以手指寫就。
齊雨,?道玄錄,?含光劍?玄寧一臉茫然的看完這段文字,,越看越覺得似曾聽聞,,驀地,,想起老頭兒曾經(jīng)講過的一段往事,再去看那骸骨,,心中震驚,,無以復加。
腌臜道人雖然不是什么前輩高人,,但是對往事舊聞如數(shù)家珍,,不管是修行奇人秘事,還是朝堂野史,,都是張口即來,,平素就跟玄寧吹噓個沒完,也沒少受玄寧白眼,,也不知這老頭兒都是哪里聽來,。
而這齊雨霄和道玄錄,更是被他說過不止一次,,聽的玄寧耳朵幾乎都起了繭子,。
千年前,雄踞九州之地的漢帝國陷入混亂,,宦官與外戚交替登場,,各地諸侯并起,割據(jù)稱王,,烽煙四起,。
而其時天師道掌教張思凌,修為高絕,,門派鼎盛,,眼見這亂世將起,卻也背離道家清修之道,,動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念頭,。
隨即,張思凌登高一呼,,從者云集,,很快麾下便有了數(shù)十萬大軍,一路以強者開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最盛之時己占地數(shù)千里,,據(jù)有一州之地,。
然而,亂世人オ反而層出不窮,那個時期更是九州數(shù)千年也難以見到的大時代,,星河燦爛名將輩出,,張思凌雖然修行天分極高,但是行軍作戰(zhàn)卻差的遠了,,在經(jīng)歷最初的混亂無序和洗牌后,真正強大的勢力開始角逐中土,。
很快,,張思凌的隊伍就在一場場潰敗中不斷縮小,最后殘存的兩萬大軍更是被三方聯(lián)軍層層圍困在陽泉,。
要知道,,張思凌雖然修為高絕,但也不是一騎絕塵,,更不可能一人力壓全場,,畢竟那是千年難遇的大時代,在圍困他的三路聯(lián)軍當中強者云集,,更有數(shù)人雖然稍遜于他,,但是如若聯(lián)手,也足以與他匹敵,,之所以沒有立即發(fā)動進攻,,就是怕他拼個魚死網(wǎng)破。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看上了他的道玄錄,。
如果說近干年來問世的修行典籍中,最有名的是哪部,,估計絕大多數(shù)修行者都會推崇道玄錄,。
天師道香火綿延千年,固然是底藴深厚,,但是,,張思凌居功至偉。
他剛接掌掌教的時候,,天師道已是日落西山,,門中人才調(diào)零,他通讀道藏,,觀日月山河,,神與道合,自創(chuàng)諸多神通術法,,然后將所悟著書便成了道玄錄,,由此,天師道大放異彩,張思凌硬是以一己之力重振天師道,,至今千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