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東行路巧遇玄奘 八年后奉命下山
貞觀七年冬月,,雖然寒風凜冽,然陽光亦是溫暖,。八百里太行山一處山坳,一條小溪靜靜流淌,;一束束暖陽灑在水面,,如魚鱗般呈現(xiàn)道道白光,甚是悅目,。
在一塊不是很高的平地上,,坐落著一處茅屋宅院,籬笆圍滿居所,,各種不知名的草藥,,晾曬于院子之間;柿子也已掛滿枝頭,,紅彤彤似燈籠一般,,煞是鮮艷。那條小溪,,半結著冰,,隨房舍蜿蜒而過,留下東北方的出口,,甚是清靜自然,。
縱觀院子深處,一小伙子正在一白發(fā)蒼蒼的老者指引之下,,勤加習武,。這年輕人,,時而棍棒飛舞滴水不漏,時而輕點枝頭隨風而起,,時而刀槍劍雨甚是威嚴,。老者時而點頭,時而注視,,頗有一番滿意之色,。
這個小伙子便是---王玄策,此時已近弱冠之年,。
“好,,很好!徒兒,,休息一下,,你隨為師過來,”說著,,老者便背著手,,往后方的茅屋走去。王玄策借勢收劍,,一溜小跑跟隨其后入了房舍,。
老者于正堂坐定,王玄策則站立于老者之前,。只聽老者娓娓而語:“徒兒,,你跟隨為師已經(jīng)七載,這七年來教你讀書習武,。今天看來,,你的武功已經(jīng)有小成,日后勤加練習,,必定能稱雄武林,為國殺敵立功,。為師已日薄西山,,但一腦子智慧與想法,需要傳于后人,,故而決定將畢生之思想韜略,,講解于你,以流傳后世,,你也該走出山林了”,。
王玄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師父,你這是要趕徒兒走嗎,?”接著又噙淚道:“師父七年前,。于路上收留下我,,讓無依無靠的我,終于有了一個歸宿,,我怎忍就此離開師父呢,,請讓徒兒,為師父盡忠盡孝,!”
老者囑咐其:“男子漢大丈夫,,該當立業(yè)的時候,就應該出去闖蕩,,在山里終歸沒有前途,,只有建功立業(yè)才是你的宿命?!罢f著就從塌下的方格中,,取出一鎏金的楠木匣子,這個匣子看起來古樸大方,,端莊典雅,。老者打開木匣,只見里面有一本頗有年頭的古書,,上書五個篆體大字《鬼谷子兵書》,。
這位老者不是別人,正是東野老人,。
思緒回到七年前的一天,。
東野老人離開長安之后,向東而行,,后出函谷關,,奔河北而來。因前些年,,戰(zhàn)亂紛爭不斷,,百姓早已流離失所,一個村子竟然十室九空,。好在這兩年休養(yǎng)生息,,百姓多多少少又回來了一些,但也疲憊不堪,,生活甚是艱難,,故而盜匪四起。
他經(jīng)過了王玄策,,所在的還算富庶的小村莊,。可惜,因為富庶,,因為溫馨,,因為和睦,更因為有糧,,土匪于前一日,,將村子洗劫一空。些微反抗的百姓,,被盡數(shù)屠殺,,看著如此揪心的一幕,盡管東野老人很為這些百姓感到惋惜,,但是他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盛世明主李世民身上。
面對殘破死寂的小村莊,,緩步行走在荒蕪破落之間,。突然由遠及近傳出絲絲木魚聲,沒多久,,伴隨著敲擊聲,,迎面走出來一個年輕的僧人。這僧人看起來也就二十五六歲,,一身土黃色僧衣,,手持木魚,身背行李架,,足登羅漢鞋,。目睹橫七豎八的死尸,忍不住敲著木魚,,念起了超度的金剛經(jīng),。
隨著僧人的身影,漸漸走近,,東野老人也停下了腳步,。只見這個僧人,雙手合十給東野老人施了一禮口吐:阿彌陀佛,。伴著木魚敲擊的停止,,隱隱約約聽到一孩童的哭泣之音。兩人相識一看,,隨著細微的哭聲尋去,竟在一荒蕪房舍旁的麥秸垛邊,,覓到一十來歲的孩童,。
看著餓的不成樣子的孩子,僧人從背簍里,拿出一個饅頭遞了過去,,接過遞過來的饅頭,,孩子瞪著大眼望著這二人,狼吞虎咽吃了起來,!東野老人便琢磨起這個僧人,,又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深深感覺到這個僧人,,有一股似乎不同于其他僧人的堅毅與執(zhí)著,。于是便開口問:“不知小師父,從哪里來,,到何處去,?”
僧人看著已經(jīng)漸漸停止哭泣的孩子,答道:“貧僧原是凈土寺一和尚,,這次往西而去,,是準備遠赴西域,以求佛法,!”
東野老人詫異道:“此去西域,,足足有上萬里的路程,小師父真能堅持下去,?”
“路雖遠,,行者必至”雙手合十,默念著阿彌陀佛,!
這個僧人正是玄奘法師,,因大唐的出關禁令,他只能孤身一人前去西域求法,。祈求佛法之根源,,重新翻譯,以正華夏佛學思想的統(tǒng)一,。聽此番答復,,東野老人也被這個小師父正本溯源的精神所折服。而這個目前只有十來歲的孩子,,聽僧人這么一說:也將玄奘,,西域這兩個詞匯,深深刻在腦海之中,。
這個活下來的孩子,,正是王玄策。因昨日又過土匪,,對村莊又是一通打劫,,父母雙親在被屠戮之前,,只能將其藏匿于麥秸垛中。
當他在麥秸垛中目睹土匪一幕幕邪惡的罪行時,,已經(jīng)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因為肚子實在過于饑餓,,加上又對亡故雙親的思念,,忍不住哭了起來,這一聲哭泣,,便引來了恰好路過的二位,。
這個可憐的孩子,讓兩個人都動了惻隱之心,。鑒于玄奘法師西出陽關,,遠赴西域,也是吉兇難料,,兩個人一商量,,王玄策就跟隨東野老人,繼續(xù)東行,!相聚總是短暫的,,分別總是難舍的,東野老人和玄奘法師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兩人的背影竟是如此相似,只是抱負不同罷了,。
待他們安葬完所有死者之后,,王玄策隨著東野老人,一路東行,,來到太行山腹地,。原本想云游四海的東野老人,被這里的美景吸引,,同時還想給王玄策一個安穩(wěn)的家,,便在此地定居了下來。
轉(zhuǎn)眼間,,七年過去了,,王玄策早已從那個充滿仇恨的小孩,變成了沉穩(wěn)的大小伙兒,;再加上心結的解開,,東野老人才愿意將兵法傳授于他。以求為天下計,,為后來人計,。
時光又回到七年后的今天,,東野老人對跪在他面前的王玄策,推心置腹地講:“話說鳥兒在小的時候,,都是有母親不停地喂食,當漸漸長大時,,母親會狠心將其踢出鳥巢,,自行覓食,只有這樣小鳥才會長大,,更會成長,。而你也終有長大的一天,也終究會有離開為師的時候,,這七年來,,為師看著你一天天進步,一天天成長甚是欣慰,。你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只有學慣古今,才能兼濟天下,,青史留名,。所以,為師今天就將畢生所學傳授于你,,你學成之后,,即可下山闖蕩一番事業(yè)了?!?p> 王玄策稍稍平靜了一下心境,,聽著師父的忠告,再三叩謝之后,,盡心盡力地學習著《鬼谷子兵書》,。很多人都以為這本兵書已經(jīng)失傳,其實不然,,只是得到者,,為了減少紛爭,暗地里有序傳承罷了,。話說這《鬼谷子兵書》不知不覺竟然也有一番奇緣,。當年,鬼谷子收張儀,、蘇秦,、龐涓、孫臏四位徒弟,。前兩位自然不必說了,,戰(zhàn)國有名的辨士,,這后兩位也是大名鼎鼎的戰(zhàn)將,鬼谷子因材施教,,就將兵法傳于
二位,,龐涓這一支,因為馬嵬坡戰(zhàn)敗,,就此失傳,。而孫臏這一支,因為看透世事炎涼,,與兔死狗烹的道理,。故而告誡后人永不做官,只將兵書代代相傳,,這也就是孫臏后人沒有做官,,都是一些隱士的原因。東野老人正是孫臏后人一高雅隱士的徒弟,。
東野老人這一生,,頗為坎坷。年輕時立志匡扶社稷,,扶危濟困,,兼濟天下,可是終生郁郁而不得志,。遇到了太子建成,,以為可以大展宏圖,結果又出現(xiàn)了玄武門之變,。自此之后,,看透世態(tài)炎涼,也深深明了師父之教誨,,故而決定歸隱山林,,著書立說,過一番清凈日子,。
剛開始他也擔心王玄策,,再走自己的老路,未將畢生所學傳授與他,;但是漸漸地,,他被李世民治國理政的實效所感動,再加上亦擔憂自己這一脈學說就此失傳,,故而再三思量之后,,改變了原有觀念。
經(jīng)過幾個月的刻苦用功,,王玄策也熟透了兵書要旨,,在不懂的地方時常請教師父,,師父都細心指點,一一做答,。不知不覺又是幾個月過去了,,時間來到次年的夏末秋初。王玄策早已將師父的畢生學說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一日,天剛蒙蒙亮,,只見在一高石之上,東野老人已經(jīng)舒展著拳腳,,看山崖聳立,,聽林木鳥鳴,悟泉水叮咚,,聞野草花香,,品清靜自然。在這樣一塊靜謐之地,,的確很適合隱居與修身,。清靜的環(huán)境,清靜的山林,,一條小路通向外界,,時不時的信息交換,偶爾的友人相聚,,讓這一副秀美的山水畫卷,,別有一番情趣。
隨著昏暗的燈光,,將目光引向一片青翠竹林之中的房舍,,這里早已改變了冬日氣息。五六間房舍都是竹木山石結構,,院內(nèi)錯落有致,,水車、石磨,,花花草草,,一應俱全。一個青色石槽后面幾匹健碩的牛馬,,與不遠處一片開墾好的田地交相輝映,,細細品讀別有一番韻味。
跟隨燈光指向,,來到廚房,,王玄策正在生火做飯,。不大一會,飯菜已經(jīng)收拾停當,,靜等師父下來,,開啟一天的大美時光。每天重復這樣的生活雖然無趣,,但卻很是充實,;因為安靜,因為坦然,,因為心歸自然,,因為沒有了世事的爾虞我詐;所以擁有的只是隨心,,隨靜,。
不大一會,東野老人從高處走下,,王玄策已在院中的石桌之上,,擺好了當日之早膳。一份雞蛋,,一個饅頭,,一疊咸菜,外加一份熬得不錯的白粥,,簡約而不失簡單,。二人用過早膳,收拾完畢,,天已大亮,。東野老人對王玄策說:“徒兒,你過來,,為師有話對你說”
聽聞師父召喚,,王玄策趕忙走過來,站立在師父面前,,準備聆聽其教誨,。東野老人看其如此謙恭有禮,就對他說:“不用這樣拘泥與禮數(shù),,坐吧,!”于是,王玄策就坐在了他對面一個低矮的刻花石凳之上,。
東野老人囑咐起:“徒兒呀,,不知不覺又過了多半年,縱觀你這段光景,早已將師父畢生所學融會貫通,;你足矣下山闖蕩一番事業(yè)了,。”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兩封書信,,兩封書信的署名均是東野老人”
王玄策也早已料到會有這一天,,沒想?yún)s來得這么快!就帶著傷感的神情,,接過了師父遞來的兩封書信,。
東野老人又叮囑他:“這兩封書信,一封是寫給當朝錚臣魏征的,,事關你的前途與命運,。另一封是有他代呈當今陛下的。希望你下山之后,,好好為大唐盛世出謀劃策,,干出一番報國為民的事業(yè)。也不枉為師我這幾年對你的栽培,。今天,你就下山去吧,,前去長安為國效力”,。
聽東野老人如此之說,王玄策趕忙跪了下來,,淚如泉涌,,痛哭流涕,帶著千般不舍,,答謝師父,。
東野老人強忍著,內(nèi)心深處分別的傷感,,又語重心長地說:“世事難料,,官場亦是復雜,要胸懷坦蕩,,秉承正義之念,,一心為百姓做好事,做善事,;要明白百姓才是基石,,口碑才是你立身之本。當所有人都說你好的時候,,你才是一個好人,,否則說再多都是沒用的。面對官場的嘈雜,為師也是一個失敗者,,故而官場上的事,,師父也教授不了你什么,只希望你可以秉承本性,,一往無前,,干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yè)。為師父爭光,,更為你自己立身立命,!為師能幫你的也就是這兩封書信罷了,一定要收好,,其他的都得靠你自己闖蕩了,。”聽完師父的又一番囑托,,王玄策強忍著淚水,莊重地給東野老人叩下三個響頭,,以答謝這么多年來的孜孜教誨,!
雖有千般不舍,萬般不忍,,但終究拗不過師命,。在師父催促下,緩慢地收拾好東西,,帶著師父贈予的兩件兵器,,三步一回頭,五步一望首,,沿著山間小路往長安方向走去,。東野老人,在其后面又一次叮囑:“徒兒一定要記住為師的話呀,,好好做人,,踏實做事?!敝宦犨h去的王玄策大聲回到:“師父,,徒兒一定銘記在心?!?p> 相聚總是短暫的,,離別卻是傷感的,望著遠去的背景,,東野老人也希望這個徒弟,,經(jīng)過這一番闖蕩,終可成才。
王玄策走了之后,,東野老人沒有了授徒的艱辛,,依舊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guī)律,靜心修心,,別有一番韻味,,關于東野老人的故事,暫且按下不表,。
縱觀中國歷史,,很多事情都是機緣與巧合。自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天下豪杰群雄并起,,才有了劉邦項羽爭天下??v觀西漢之開國功臣,,蕭何曹參夏侯嬰,灌嬰周勃燕王館,,哪一個不是劉邦的酒肉朋友,,一個村里爬出來的,這就是機緣與巧合,?;厥讝|漢,光武帝劉秀出身布衣,,依舊是一幫從小玩到大的鐵哥們幫襯著,,才打下東漢王朝的二百年之江山,。再回到三國,,曹操、孫策,、劉備哪一個不是在起家的時候有幾個兄弟依靠著,,照應著;這仍舊是機緣與巧合,。
換個角度來考慮,,歷史上要沒有這些人的幫襯,這些開國帝王會是怎樣的結局,?雖然發(fā)生過的歷史,,不容假設。但由此說明,,機緣對一個人的確重要,。王玄策,這個引領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狂人,一代戰(zhàn)將,,這次下山也會有這樣的機緣與巧合嗎,?
涅陽
讓大家久等了,終于開始正式寫主人公了,。對了,,玄奘法師的西行求法,剛開始的目的地是西域,,而不是印度,。當?shù)搅宋饔蛑蟛帕私饬擞《龋M而前往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