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求推薦票支持?。?p> 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劉陳氏看了一眼家中見底的米缸,,長嘆了一聲,。
打一個月前,,南京的米價就開始見漲,。一開始漲的并不算快,,劉陳氏也沒有太注意,。可從五日前,,糧價便開始暴漲,,從每石米一兩銀子漲到了一兩三錢,又接著漲到了一兩五錢,,三日前漲到了一兩六錢,,昨日更是攀到了一兩八錢!
五日之內(nèi),,米價從一兩一石漲到了一兩八錢一石,,足足漲了八成!
這直是把劉陳氏嚇傻了,。
她的丈夫不過是個私塾的教書先生,,一年的束脩加在一起也不過二十兩。這么算下來,,賺的銀兩全部買米都不夠,。
她們這樣的小戶人家沒有囤積米糧的習(xí)慣,基本都是現(xiàn)吃現(xiàn)買,。
是以米缸中的米糧從來都是淺淺一層,。
如今已經(jīng)斷了糧,再不去買就得挨餓,。家中雖說還有七八兩存銀,,但現(xiàn)在這個糧價也太離譜了,揣著銀子去買糧不等于上桿子挨宰嗎,?
劉陳氏咬了咬嘴唇,,最終還是決定去鄰居家借些米來。
她鄰居王賀氏的夫家是做綢緞生意的,,一年少說也有上百兩銀子的進項,,算是這一代街坊鄰居里少有的富戶。她和王賀氏平日里的關(guān)系不錯,,這番遇到難處前去借糧,,對方好歹會借一些吧?
思定之后劉陳氏便抱著個空壇子出了門,。
王賀氏的家就在劉陳氏家西邊,,她輕叩了叩門,,不多時便有一個三十來歲的婦人前來開門。
見是劉陳氏來了,,王賀氏微微笑道:“妹妹怎么來了,,快屋里坐?!?p> 她先是把劉陳氏讓進院子,,再四下望了望把門插好。
她丈夫一早就到柜上了,,家中只有她一個婦人,,還是小心一些為好。
王家的院子是個二進的,,外院一般是待客用的,,內(nèi)院則供自家人居住。
王賀氏把劉陳氏讓到外院的小廳中,,沏了一壺茶給自己和劉陳氏各倒了一杯,。
“妹妹,你今日可是又泡了酸菜,,拿來一壇叫我嘗鮮,?”
見劉陳氏手中捧著一只壇子,王賀氏嚶聲笑道,。
“王家姐姐,,我是來借米的?!?p> 便是再難出口,,這話終歸還是得說。
劉陳氏咬了咬牙道,;“實不相瞞,,家中已經(jīng)斷糧了,還望姐姐能夠借些米給我,?!?p> 王賀氏一聽劉陳氏是來借米的,臉色立時陰沉了下來,,皮笑肉不笑道:“呦,,妹妹說笑了。眼下米價高的嚇人,,我們自己家還不夠吃呢,,哪有多余的米借給你啊?!?p> 劉陳氏臉色騰地就紅透了,。
她不是一個善于言說的人,,被王賀氏一番譏諷更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
“好妹妹,,這年頭便是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何況我家這種做小生意的,。眼下米價已經(jīng)漲到一兩八錢銀子一石了吧,?我勸妹妹你好歹去買一些。我看啊,,這米價還得漲,!”
王賀氏說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 ?p> 劉陳氏嚇得面色慘白:“米價還得漲,?”
“那可不,?這米價漲起來就收不住啦。妹妹難道忘了崇禎十五年的時候,,米價最后可是漲到了三兩六錢銀子一石,。我看吶這回估計至少也是這個價!”
說罷王賀氏感慨道:“想一想,,還是萬歷年間的日子好過啊,。一兩銀子能買兩石米,米缸里的米多的都吃不完......”
說這番話時王賀氏臉上浮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顯然對當(dāng)年的生活極為懷念,。
自打天啟朝以來,米價便一直見漲,,到了崇禎朝更是漲瘋了,。
前段時間米價好不容易回落,這一下子又竄了起來,,看樣子來勢比崇禎十五年那次還要兇猛,。
劉陳氏是個嘴笨的,被王賀氏這么一忽悠半句話也憋不出來,。
她手指緊緊掐著大腿,,暗紅色的馬面裙都被掐出了褶子。
“聽姐姐一句勸,,便是米價再貴也得買一些存著,。一石買不起,就買一斛,,一斛買不起就買一斗,,一斗買不起就買一升,,一升買不起就買一合嘛......”
王賀氏說的興起,直是吐沫四濺,,都快噴到劉陳氏的臉上了,。
可不管她說的天花亂墜,舌燦蓮花,,就是絕口不提借糧的事,。
劉陳氏也看出王家娘子是不想借糧給她,也不愿意繼續(xù)待在這里受辱,,遂起身道:“既然如此,,我便回家和夫君商議商議,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辦法,?!?p> “妹妹慢走!”
王賀氏見劉陳氏終于走了,,心里直是十分歡喜,。
借糧?啊呸,!
就劉家窮的那鬼樣子,,借了米也還不起。
她要是真把米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退一步講,便是劉陳氏事后真的把借的米還上了,,那也是自家吃虧啊,。
現(xiàn)在一石米都快二兩銀子了。若是劉陳氏等到米價降到一兩銀子一石時再把等量的米還上,,里外里要虧一半,。
那劉陳氏是個心地善良的,可心地善良又不能當(dāng)飯吃,。
如今適逢亂世,,能夠保全自身就不錯了,哪還有精力照顧?quán)従印?p> 讀書人不是有句話嗎,,‘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王賀氏覺得十分有道理,。
劉陳氏是可憐,,但天下可憐人多了,河南、陜西餓死的災(zāi)民少說也有幾十,、幾百萬,,又有誰可憐他們了?
要怪就怪生在亂世吧,!
......
......
朱慈烺看罷戶部尚書姜曰廣上的奏疏,,面色冷若寒冰。
南京米價在短短五日內(nèi)漲了整整一倍,,如今已經(jīng)逼近二兩銀子一石,。
雖然這個價格與崇禎年間的最高價還有一些差距,但也已經(jīng)十分恐怖了,。
如果朝廷不及時平抑糧價,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xiàn)大面積餓死人的情況,。
姜曰廣的建議是立刻開倉,,依靠府庫中的存糧來平抑糧價。
這當(dāng)然是個辦法,,但僅僅如此卻是治標不治本,。
短短五日內(nèi)米價如此暴漲,一定是有糧商囤貨居奇,,哄抬米價,。
朱慈烺要做的不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是從根子上把病治好,。
毫無疑問,這次米價暴漲,,根源在這幫奸商身上,。
好嘛,你們讓朕的百姓吃不起飯,,朕便要你們沒命吃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