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探討了普洱茶的沖泡常識,接下來就是普洱茶的品飲了,。對于新入門的茶友而言,,初識普洱茶,多少會有些手足無措,,對于品飲摸不著頭緒:香氣,,還是回甘,生津還是喉韻,,厚度還是苦澀度,?種種指標(biāo)無從下手。事實上,,普洱茶雖然與其他茶類的品飲有所不同,,但大道至簡,殊途同歸,,基本的品鑒指標(biāo)是相似的,。以個人的觀點,基本的品鑒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即觀感,,香氣,湯質(zhì),。所謂觀感,,即茶本身的視覺感受,是眼睛可以直觀看到的,,包括干茶,,湯色,香氣,,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就緊壓茶的干茶而言,,條索是否清晰,,色澤是否正常,,是否花雜,生茶的顯毫等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標(biāo)準(zhǔn),;湯色,,偏黃還是偏綠,色澤的深度,,茶湯是否通透,,往往能揭示一款茶的年份,舉例來說,,新制的生茶湯色往往偏淡,,不夠通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由淺黃綠色向杏黃,,深黃轉(zhuǎn)變,同時隨著水汽的散失,,湯質(zhì)逐漸變得通透,;葉底能反映一款茶工藝方面的一些問題,比如生茶的紅梗紅葉的多少,,有無糊點等等可以反映殺青是否到位,,殺青的方式,柔韌度,,陳放空間的大小等等,。對于熟茶,葉底的花雜程度反映出發(fā)酵是否均勻,,而柔韌性與活性密切相關(guān),。雖然經(jīng)過發(fā)酵的熟茶葉底往往不甚耐揉,但遇到輕揉即爛的,,就要考慮是否潮水過度等問題,,柔韌性,活性,,發(fā)酵程度三者也是密切相關(guān),,柔韌性好的,一般活性較好,,同時發(fā)酵程度適度,,反之,葉底發(fā)硬,,柔韌度差,,活性也低,,發(fā)酵程度也偏高。茶梗拼配的多少直接關(guān)系到熟茶的甜度,,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第二方面就是香氣,或者說用氣味來描述更為合適,。對于生茶而言,,新茶的青味,部分地區(qū)茶廠的茶(比如下關(guān)生茶)的煙味,,茶湯的香氣,,都是直接可以感受到的。青味的輕重可以作為判斷新茶與年份茶的第一依據(jù),,三到五年的普洱生茶又往往呈現(xiàn)花蜜香,,不同茶區(qū)山頭的茶在特定階段又會有獨特的香氣,比如景邁茶的蘭香,,昔歸茶的菌子香等等,,雖然有些香氣存在主觀性強的問題,不過也可以辯證的去區(qū)分,。對于熟茶的氣味,,堆味與陳味可以作為判斷年份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一般1-3年的熟茶堆味相對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減弱(現(xiàn)代有些工藝的熟茶新茶幾乎感受不到堆味的另作他論),,除卻了堆味,陳味的輕重結(jié)合葉底的發(fā)酵程度,,對于年份的判斷基本能做到“八九不離十”,,至于其他的一些香氣,往往能反映等級,,倉儲等問題,,比如棗香往往出現(xiàn)在粗枝大葉的熟茶身上,荷香(或者稱為嫩香)往往在金針白蓮這種等級高的熟茶上可以尋獲,,梅子香會出現(xiàn)在一定年份的銷法沱身上等等,,實際上香氣的判斷較為主觀,用具體的香氣來形容多少有些偏頗,,需要結(jié)合個人的嗅覺與經(jīng)驗加以判斷,。第三個方面就是湯質(zhì),這直接關(guān)系到一款茶根本的品飲感受,。湯質(zhì)一般從苦澀度,,回甘生津的速度與強度、持久度,茶湯的厚度,,口腔的飽滿度,,水路等方面進行比較,對于熟茶,,還要考慮茶湯的甜度,,用回甘來描述是否恰當(dāng),茶湯的順滑度等問題,。掌握了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對一款茶的品質(zhì)能心中有數(shù),配合其他茶的比對,,以及同一款茶的多次品飲比較,就能給一款茶一個切實的評價,。簡言之,,多品飲,多比較,,多思考,,品飲普洱茶,也可以很簡單,。
星晨寥落
斷更多日,,忙里偷閑話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