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這里的書攤賣的書大多是本地文化界的出色選手的得意之作,,就連書的封面都是小重山的各座山的臨摹畫作,。這里的繪畫很多都是在畫類似山景的隱居山中圖,乍一看還以為這里的人們都在隱居呢,。
小重山的書攤中賣的書對本地的文化既不吹捧也不貶低,,很平淡的講述著這里每月初幾是節(jié)日,,節(jié)日有著這樣那樣從天色微亮到暮色蒼茫的大大小小的注意事項,也就是風(fēng)俗習(xí)慣的意思,,表達(dá)得很平淡,,像是這里的生活必然應(yīng)該是那樣一樣。
官府每天升堂前都得在后院把官府的規(guī)矩從第一條寫到第二條,,規(guī)矩其實很繁瑣復(fù)雜的,,寫兩條官府規(guī)矩就得用去兩刻鐘,一刻鐘寫一條,,寫完第一條規(guī)矩還有第二條規(guī)矩等待書寫,,和臨江仙的規(guī)矩像是潛移默化般不同的是小重山的規(guī)矩層次內(nèi)容都很明確,規(guī)矩嚴(yán)明,。
這里的花也都擺放的整整齊齊,,花的名字連起來一讀聽著像是一首詩,每個月都會換擺放的花朵,,新的花朵的名字連起來讀又是一首新詩,,吟詩作對在這里像是讀《詩經(jīng)》一般稀疏平常,總而言之,,這里規(guī)矩嚴(yán)明,,文化氛圍很濃厚!
徒竇每天升堂辦理案件回到住的官府后院時眉眼之處都顯露出略微倦意,,大概這里的官司都條理分明,,爭執(zhí)不休或稱之為據(jù)理力爭,有理行遍天下。
每隔幾天,,住的官府后院都能收到一篇文章,,文章寫著的內(nèi)容不一定是某個領(lǐng)悟的感慨或者文論,而是小重山當(dāng)?shù)囟嗌倌陙碛悬c評的各式各樣的好文章,,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徒竇獲得過“狀元”的頭銜所以才有這樣的類似“以文會友”的讀文章活動,。總之,,這里的文化氣息很別樣,,文化氛圍很濃厚,讓人驚嘆不已,。
每逢到街上閑逛時,,還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小攤,文物古玩,,琴棋詩畫,,書墨紙筆……街上也有小吃攤,有嬉鬧面具攤,,有圓石攤,,很多內(nèi)容在京城都見不到呢,,地方特色,,這里真的很獨特。
剛來這里沒多久,,沒想到對這里的環(huán)境就已經(jīng)很熟悉了,,每次到街上買東西時到哪里買什么沒有什么陌生的感覺,熟門熟路,,在這里的生活很接地氣,,百姓家里是什么樣我們家基本就是什么樣,不突出表現(xiàn)光與影的別致接合,。
每次用茶時,,都會先過濾茶水,用熱茶水浸潤茶具,,然后首杯茶會先候一候,,第二杯茶就可以暢懷飲用。
這里的飲茶規(guī)矩似乎沿用了好幾百年,,世世代代都是這樣飲用茶的,,沒有絲毫變化。
之前和徒竇到一家茶具店采購茶具時店老板抓著徒竇的手就是不放開,,抓了好半天才眼含熱淚地說:在小重山地界,,飲茶是有規(guī)矩的,首杯茶是不能夠飲用的,第二杯茶才能飲用,,茶具的樣子,,茶具的擺設(shè),茶具的組合,,茶具的面客都是有規(guī)矩的,,行走江湖什么都能省略,規(guī)矩可得仔細(xì)收著,,守著不能更改一絲一毫一厘,。事關(guān)重大,誰知道沒有祖宗的守護日子得是什么模樣,,搞不好會出大事,!
所以我們是按照茶具店老板的指令購買的茶具,店老板還高高興興地幫我們把茶具送到住的衙門后院,,十分開心地幫我們安置好茶具這才滿意地離開,。
旁邊住著的師爺也是剛搬來沒多久,拖家?guī)Э诘?,一家子占足了衙門后院的大片屋子,,聽這里的人說以后師爺都會跟著徒竇謀生活,也就是說以后徒竇在別處的衙門里當(dāng)差時站在跟前兒的師爺就是如今和我們是鄰居的那位師爺,,不會改變,。師爺家前天購買茶具時茶具店的老板也是開開心心的幫他們安置好茶具又嘮叨了大半天這才滿意地離開——這里的人們很樸實嘛。
徒竇辦案的時候我基本都在后院繡繡十字繡,,看看花,,做做飯,練習(xí)書法,,研研墨,,小米和小面也都到爹娘身邊幫忙照顧筱仙小朋友了,所以做飯的活計也都是我在置辦,。
朝廷的公文上寫好了徒竇在這里任職的期限和時長,,我可沒有數(shù)日子掰著手指頭算日子這樣不怎么計較地過日子,日子總是自己在過,,怎么能不求質(zhì)量光算計數(shù)字呢,!
偶爾徒竇面對的案件結(jié)案早一些,徒竇剛面對過案件,,做家務(wù)活時便是規(guī)規(guī)矩矩恭敬有禮,,他的家務(wù)活功底好像比我好一點,速度很快,,做出的飯菜看著像動物在外面跳舞,,有時再講一兩句京城話,,聽著還有些親切呢。
想一想京城,,想一想從前的過往,,讀書多年,以后還不定在哪里奔忙,,不定會遇到什么事,,不定走的是山路還是石板路,從前沒聽說讀書可以處理一切難事,,可從小到大每一步都像是不會后悔的光明坦途,,從來沒有想過以后會怎么樣,日子過得不知不覺就過了好長時間,。
昨天的小事稀疏平常,,過往云煙般沒辦法記住,每天的案件都吵著吵著吵到大街小巷都知曉,,原本以為在衙門后院住著是如同恩賞般的生活,,沒成想每天升堂時后院就會有人前來問候,好像我才是坐在公堂上的官員一樣,。
來的人總是帶著蔬果就來問候,,問候完也沒想著觀看審判現(xiàn)狀,找個地方自己就坐的好好的,,好像是想攔住徒竇,,不讓他到后院歇息一樣。
昨天來了個人,,一張口就說“冤枉”,,問他是誰“冤枉”,,他也不說,,瞅瞅前面衙門里的審判情況,就一直在后院杵著不走,,說有冤情可以講出來他也不講,,就一直找了個地方坐著,過會兒講一句“冤枉”,,問他緣由,,他只說:“生活不如意,過來看看”,。
直到案件審?fù)炅怂呸垡晦酆?,拍一拍衣裳上的灰塵,沒講一句兩句就走了,,很自覺,,也很文明地離開了后院。
我只能覺得不知道那位人士是在琢磨什么了不得的冤情,一句都沒交代就走了,,事情一句也沒闡述,,什么也沒張羅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