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陳留,,荀攸感受到了曹昂之前感受到的差別,有不適應(yīng),,有落差感,,還有一些些嫉妒和眼紅。
曹操已經(jīng)開始集結(jié)兵馬,,單雄信的前鋒營甚至都開出了兗州,。
聽得荀攸回來,曹操很果斷放下手中事物,,他還是比較相信這次能成功借到船只,,只不過問題在于,代價是什么,。
“修路,?從冀州到豫州?”
盡管,,他自認(rèn)為已經(jīng)很了解孫策,,可真聽到對方的條件,曹操還是有些很納悶,,果然,,這很孫策,。
“說說你的想法”
這會想再反悔已經(jīng)是不可能了,何況曹操也發(fā)覺這里面大有文章,。
“首先是戰(zhàn)略方面,,屬下以為,修好路對我軍而言并不一定是壞事…”
正如孫策所料,,荀攸對曹操的說辭,,就是當(dāng)天在臨淄的想法,沒有超出預(yù)想,,唯獨有一點孫策算漏了,。
兗州已經(jīng)不再是曹操的政治文化中心,既然是趙王,,再待在這里,,多多少少會有點名不副實,何況兗州還是一個四戰(zhàn)之地,。
“行吧,,通知孫策盡快開工,船隊也盡快抵達濮陽,,春耕已經(jīng)落下不少時間”
“喏,,那趙王打算何時動身?”
“再有兩天,,等子和從并州回來,,就出發(fā)”
子和,曹純,,統(tǒng)領(lǐng)著曹操的精銳部隊——虎豹騎,。
另外,還有借鑒龍驤衛(wèi)而組建的,,由許褚所領(lǐng)銜的虎衛(wèi)營,。
目前來說,這兩只人馬,,算是曹操手中的王牌,。
“公達,怎么感覺你今日有些欲言又止,?有事但講無妨”
荀攸想起多年前,,曹昂從青州回來后,當(dāng)時似乎也是這一幕,,只不過那時,,他還只是一個站在后排的三流人員而已。
“趙王,臣下有一問”
“說吧,,說吧”
“非臣下長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fēng),齊國之勢,,需我等六國合力,,才能與之一戰(zhàn)”
簡單幾句話,已經(jīng)道明了荀攸的觀點,,曹操聞之,,說不出是什么感受。
這個道理,,他怎么可能不明白,?
只是張繡、劉表與他有仇,,有仇不報,,卻要去找屢次對他施于援手的孫策的麻煩,這不是曹操的意愿,。
“公達,,即使孤愿意放下與劉表、張繡的仇怨,,可他們又會真的對我們完全放下戒心,?到最后還不是虛與委蛇,各自為戰(zhàn),。孫策可不是咱們表里不一,,就能戰(zhàn)勝的敵人”
曹操說的沒有絲毫問題,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信任,,至少在他看來,,荊州與兗州之間,,就不存在信任這種東西,。
“還有劉備,你以為劉表就真的會放心讓他借道荊州,?或者張魯真的就會放任漢中空虛,,千里迢迢,來和孫策爭個長短,?哪怕是李唐,,在沒有確認(rèn)草原形式之前,是絕不會越雷池半步的”
讓荀攸緩了緩,,曹操做出總結(jié)“所以,,公達你的想法看似可行,實則還不到時候,最主要在于,,我趙國可一直和孫策不清不楚,,誰會信孤?”
這才是關(guān)鍵,,也是曹操最大的無奈,,在其它諸侯眼里,曹操就是孫策最大的馬仔,,雖然兩者看似把界線劃得非常清晰,。
荀攸沒有再進言,曹操言辭精辟,,已經(jīng)將他說服,,或者換句話說,他也看出了孫策大勢已成,,非有良好契機的情況下,,確實難有作為。
只不過,,荀攸并不知道,,曹操心里還藏著有一件事。
要知道他可是曹操,,坐以待命并不是其行事風(fēng)格,。
漢城。
金邊已經(jīng)出城兩日,,觀城外的情況,,應(yīng)該是兇多吉少。
肖古王很實誠的遵守著和金邊之間的約定,,放馬韓軍民出城,。
這實際上是金邊最初想給肖古王減輕負(fù)擔(dān),而故意給的一個臺階,,卻沒想到成為了他立功的機會,。
當(dāng)化身為百姓的馬韓士卒經(jīng)過城門時,肖古王做夢都沒想到,,這群馬韓人發(fā)瘋似的奪取城門,,眼睜睜的看著原本只容許兩人并排通過的城門,越來越大,。
“這群馬韓人要干什么,?!快殺了他們,!”
肖古王可看得清楚,,那些接收馬韓百姓的漢人,此際正策馬飛馳而來,如果讓他們進了城,,所謂的角樓,,甕城就全成了擺設(shè)。
恍惚間,,肖古王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金邊!
他不是戰(zhàn)死了嗎,?他什么時候進的城,?他投靠漢人了?
接連三個疑問令肖古王面孔扭曲到極致,,使原本還有些歉疚的心,,蕩然無存。
再看到百濟士卒漫不經(jīng)心,,甚至是敷衍了事的反攻心態(tài),,肖古王心里又泛起了然和明悟。
“百濟亡了,!”
“父王,,我們從城東撤吧!”
麻余,,百濟皇子,,跟著肖古王屢戰(zhàn)屢敗,還一度憧憬著成為未來的百濟王,。
“唉,,皇兒,你走吧,,找一個沒有人認(rèn)識的地方,,隱姓埋名重新開始”
“父王…孩兒…”
“走吧,別說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父王和孩兒一起走吧”
“走,?是,為父的確要走,,不過為父是想陪著我百濟走這最后一段路,,孩子,好好活下去,,不要想著復(fù)國,更不要想著復(fù)仇,,像個普通人一樣,,好好活下去”
臨淄,正大光明殿。
孫策看著一幫子大臣在底下搔耳撓首,,心里很是開心,,這回可算把他們難住了。
“啟稟齊王,,自武帝即位,,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以來,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此后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nèi)憂外患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號,,所用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就連王莽也新設(shè)年號,,我主又為何棄而不用?”
“本王可沒說不用,,只是你們想的,,本王都覺著沒意思,不好,,大家可以都想想,,都想想”
孫策一臉的笑容,坐在首位,,其下都坐滿了整個臨淄能到的所有官員,。
今日議題就一個,定年號,。
可在相繼拋出順治,,大盛,開元,,嘉慶這類好名諱,,都沒有得到孫策的贊同后,法正不由出聲勸諫,,以為是其不打算用年號,。
“那,不知齊王心里可有意向,?”
“嗯…本王心里還沒有什么好的年號,,你們繼續(xù)想”
說完孫策一閉眼,靠在后背上,,假寐起來,。
國淵一嘆,,他是自負(fù)滿腹經(jīng)綸的,心里原本也還有幾個提議,,可現(xiàn)在他卻沒想再往外說,。
不僅僅是國淵,其余諸如杜畿,、紀(jì)韻等人,,雖心有腹稿,卻都閉口不談,。
他們很清楚,,自己心中的答案,不是孫策想要的答案,,可偏偏,,又捉摸不透上意,不知道孫策想要什么,。
“奉孝,,你覺得齊王到底是想怎么樣?”
想不清楚,,底下自然就開始有人討論,,比如劉曄和郭嘉。
“不好說,,依我看,,齊王是既想要年號,又不想要年號”
“你這不是說了等于沒說,,文優(yōu)公,,你跟齊王的時間最長,你認(rèn)為是何緣由”
“哎,,齊王之所想,,非普通人能所及,老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齊王已經(jīng)心有所定,,只是在等一個與他志同道合的意見”
孫策瞇著眼看了一眼李儒,到底是跟自己時間最長的,,知他心中所思,,但也僅此而已。
孫策并非有意賣關(guān)子,,而是他想借用這件事,,讓大家想明白一件事,年號的存在意義到底是什么,?
自武帝之后,,年號就被認(rèn)為是正統(tǒng)的標(biāo)志之一,,也是一代君主當(dāng)世的統(tǒng)治理念,,故而被稱為‘奉正朔’,,如果一個政權(quán)使用另一個政權(quán)的年號,通常會被認(rèn)為是藩屬或臣服,。
這或許是一個非常具有精神文化的產(chǎn)物,,但是若頻繁的更替,其復(fù)雜的使用情況,,又會對政權(quán)及后人對歷史的了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嘀,,百濟和馬韓覆滅,,旋渦開啟,南宋末年將領(lǐng)張世杰,、前秦將領(lǐng)鄧羌,、元末將領(lǐng)擴廓貼木兒(王保保)、唐末將領(lǐng)李克用,、南宋末年將領(lǐng)孟珙,、唐朝著名將領(lǐng)王玄策出世,請宿主自行查詢刷新地點’
夜冭魅
感謝XCB,,嚕啦啦啦啦哈哈,,天地在我心,寡人,,不櫛子(好久沒見),,心靈客棧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