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斯,,長于斯。對山野的熱愛和衷情是天生的秉性,。
少年時代一直生活在這座群山環(huán)繞的山村,,對山有著濃濃的眷戀,無論距離多遠,,絲絲縈繞,割舍不斷,。家鄉(xiāng)的山雖謂之山,,卻實為丘陵,高的也不過三四百米,,即算不得高大,,也稱不上險峻,卻有著一種溫和的誘惑,,讓人去親近,,去撫摸。
自幼喜歡登山,,尤其喜歡探尋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段,。登山,不僅要選擇適合的山來攀登,,還要選擇恰當?shù)臅r節(jié),。山之不同,時之有異,,所領略到的快感及所思所感自是不同,。于我,登山的最佳時機有兩個,,一個是金秋時節(jié),,萬物正逢鼎盛之期;二是寒春交接之際,,酷寒將盡,、春之未至,即可迎峰而攀,,足無遮拌,,又不會傷及春芽嫩草,其三亦可活動久鈍之筋骨,,對我是最佳的時節(jié),。
每一座山都有它的密碼,,隱藏著它的秘密。少年時代,,村子周圍大大小小的山幾乎被翻越,,每座山的特點和習性基本掌握。諸如,,哪座山上的石塊含鐵礦,,哪座山的巖石有化石……以此衍生的,不同區(qū)域的山林里生長什么植物,、活躍著什么小動物,,基本都能推斷出來,這也算得是一項技能吧,。
每座山都有其獨特的標識,。村里有一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山,山雖不高,,但常年有云霧繚繞,,在靠近山頂?shù)牡胤接幸粭l百米有余的深長壕溝,盤山環(huán)繞,,掩映在樹叢灌木之間,,看似人工開挖,但既無挖溝的動機,,也無人工開掘的痕跡,。村里人都說不是人工挖掘的,如果是人工開挖,,這么大工程量,,必定有人記得緣由和經(jīng)過。一切解釋不了的,,便歸于傳說,。于是就有人說,當年這里伏著一條大蛇,,天長日久成精了,一日雷雨交加,,渡劫成龍,,在此飛升,而這條大溝就是其當年俯臥的洞穴,。雖知是杜撰的蹩腳故事,,但每次途徑此處,都感覺渾身發(fā)毛,,總覺得還有其他未曾“飛升”的不知名生物潛伏于此,。
了解了山的習性,,也便掌握了登山的法門,熟知了同山野交流的方法,。有次為了獵奇,,尋找刺激,特地騎著輛摩托車順山道行出數(shù)里,,以尋找一處未曾登過的,、“高大、險峻”的山,。等騎行到無路可尋的時候,,也就到了一處沒有來過的山野,面前的山雖不高,,但蜿蜒的山脈卻有數(shù)里之長,,若想登上山頂并不容易。起始,,順路而上,路雖狹小曲折,,卻也足以讓人沿途奔跑,。大約三分之一的路程行過,體力漸漸不足,,只得減速緩行,,腳下的路也不再明晰,但前行中總能辨出一些模糊的足跡,。越往上走,,越是艱難,對于登山而言,,既是困難,,也是誘惑。征服一座無人踏入的山峰,,對誰都是一項莫大的榮耀,,但又有哪座山峰真正的從未有人類的足跡踏入呢?即使是我手腳并用爬上山頂,,也依然發(fā)現(xiàn)他人攀登的足跡,,從痕跡來看,或為砍柴或放牧人的蹤跡,。
我有登高呼喊的習性,,說不上為什么,每次在登臨高處時,,總禁不住振臂高呼,,釋放內(nèi)心的激情,。用我母親的話說,就是“愛瞎咋呼”,。有時在田里勞作半天,,休息之余我會爬上旁邊的大樹,坐在高高的枝杈上,,晃動著雙腿,,嗷嗷呼喊。呼聲趁著風勢遠遠飄蕩,,我也沉醉于這種肆無忌憚的歡呼中,。而在攀上山峰時,呼喊的欲望尤為強烈,,登高眺望,,一覽無余,振臂而呼,,自是一番“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浩然之情,。
對山野情之更甚,了解更深的大有人在,。如我這般,,在村里往往會被評價為“讀書久了,悶得無聊”的舉動,,那些久居山林的看山人,、牧羊人,才是真正掌握山野密碼的人,。
我家在“黑山”腳下有片田地,,因為距村較遠,每年只有在特定的時候前去耕種和收獲,,地里的作物也都是靠天吃飯,。在黑山腳下,常年居住著一個老頭,,村里人人都沾親帶故,,按照七拐八拐的親戚關系,我得叫他大爺,。此大爺和我父親關系不錯,,有時候地里的莊稼有什么異常情況,他都會委托路過的鄉(xiāng)親帶話給父親,,比如,,雜草多了需要過來清理一下,下雨沖塌了石堰要重新壘砌,,莊稼熟了要盡量收割等等,。每次父親過去,,總要帶兩瓶酒或其他食物,一般中午就在他看山的茅草屋里吃頓飯,。
有一次,,看山的大爺捎話給父親,地里需要收拾下,,同時還帶了句“抓到個貨,,過來嘗嘗?!备赣H說:他估計“套”住獾了,,你跟我一起去吧,順道嘗嘗野味,。聽村里老人說,,早些年野地里到處都是獾,極其狡猾,,但時而還是會抓到,,這些年越來越少了,能夠抓一只很不容易,,成了難得的野味,。而且,據(jù)老人說,,男孩子吃了獾肉,不怕走夜路,。如此這般,,父親自然要帶我去品嘗一番。
等忙完了地里的農(nóng)活,,也差不多到了晌午飯點了,,父親便帶我到了大爺?shù)拿┎菸荨4藭r,,茅屋前的爐灶上已經(jīng)咕嘟咕嘟地燉著一只大鐵鍋了,。大爺笑瞇瞇地對父親說:前天晚上弄著的,早就知道它在這邊溜達,,特地下了個套,,終于把它逮住了。大爺說話的聲音極低,,似乎是擔心被其他人或動物聽到,。
那些久居山林的老人習慣性給自己加戲,或許是出于獨居的孤獨,,對山林里的動物,、植物都擬人化,,似乎它們的靈性要遠遠高于人類,應對它們要有超出常人的聰慧和魄力,,否則就會遭其反噬,。套獾的經(jīng)歷讓他講的玄乎其玄,似乎是和一只靈異動物在斗爭,,最終歷盡千辛萬苦,,多次險象環(huán)生,他憑借勇敢機智得以擊敗對方得以生存,,而對方則成了他的鍋中之物,。
講得口干舌燥了,肉也差不多燉好了,,再倒上一大鍋的土豆茄子,,稍燉一會就出鍋了。老頭和父親推杯換盞,,慢慢地吃著東西,,不斷談論著一些或真實或杜撰的故事,我則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吃著肉,,認真咂摸其中的味道,,在油水不多的年代,只要有肉,,都是美味佳肴,。
村民的活動空間大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了,,山野中的動植物越來越少,。有一年,村里抓住了一匹狼,,剝皮后掛立在村衛(wèi)生室的院子里,,我們聞訊趕去。我那時估計五六歲的樣子,,個頭不高,,印象中那匹狼渾身血肉模糊,足足比我高出一頭,,我抬頭正好看到他滿嘴的尖牙利齒,,以至于后來很長時間都認為狼和馬一樣大。后來也有人宣稱在山里看到了狼,,但終究只是傳言,,山野的無限制開發(fā),讓野兔都越來越罕見,更不要提狼,、獾一類食物鏈上高級的存在了,。
山野中的野生動物少了,穿梭期間玩耍的孩子也相對安全許多,。那一年,,鄰村有一個放羊的孩子,基于對山野的熟知,,居然上演了一段傳奇故事,,至今無人出其右。
前面說過,,放羊人對山野的熟知度絕不亞于山野的居住者,,他們常年游蕩在各個山頭原野,對那的一草一木,、一溝一石都極其熟悉,。這段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一個放羊的孩子。在村里,,家里有羊的人家不多,,因為飼養(yǎng)起來極其費勁,羊群天天喂養(yǎng),,需耗費極大的精力,,這個孩子家里就有一群規(guī)模不小的羊群。為了放羊,,他的父親專門到學校給他請假,,每天下午必須回家放羊,長此以往,,他對山野的熟知程度可想而知,,而他的學習狀況也就沒必要提及了。
那一年,,放羊孩子從小學升到了初中,在受到一學年的智力打壓后,,終于迎來了一整個假期的愉快放羊時光,。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假期很快結束,,放羊孩子又要背上書包上學堂了,。這個孩子實在不想上學,但開了竅的父親怎么也不同意他休學,,一反常態(tài)地逼著他好好學習,。
不曾想,這孩子委托同學向老師請了病假,他自己帶著上學的干糧躲到了山野中,,就在他經(jīng)常放羊的地方找了一所遺棄的石屋,,住了下來。每天在石屋里睡到自然醒,,白天躺在野地里,,吃著干糧,遇到其他放羊人偶爾討口水喝,,或者到附近的山泉里喝點水,,晚上就躲進石屋,用石板堵住門,,像動物一樣做了一個雜草鋪就的床鋪,。就這樣,每天數(shù)著日子,,到了周末,,孩子就收拾行囊,很自然地回到家去,,由于狀態(tài)良好,,一直沒有引起父母的懷疑,同時因為他成績太差,,老師也沒在意他的長期缺課,。
直到一個多月后的某一天,孩子的父親到鎮(zhèn)上趕集,,心緒來潮到學校探望孩子,,這才得知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來上學了。孩子的老師,、父親都嚇了一跳,,父親很納悶,每周都按時回家,,按時上學,,怎么會不見了呢?不過,,知子莫如父,,推測以后,他的父親果然在山野的石屋里把他從睡夢中踢醒,。事件迅速傳開,,放羊孩子的傳奇事跡被廣為流傳,同學們此時才意識到身邊潛伏者一個“大神”級的人物,。經(jīng)過此事后,,放羊孩子也就退學了,對他而言,山野才是他的天堂,。
每個人對山野密碼的掌握不一致,,對山野的情感也不一樣,從山野得到饋贈也就不同,。但無論是誰,,掌握了山野的密碼,就能在山野找尋到自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