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傳孝從小就是個生意經(jīng),,那年跟著梁萬民和許正山外出闖蕩時,,也才二十出頭。許正山想學(xué)門手藝,,梁萬民想找差事做,,沈傳孝看到那邊老百姓養(yǎng)的驢價格不高,就大膽提議,,說可以販驢,,回村后,賣給村里人,。沈傳孝這話剛說出口,,就被許正山大罵了一通,說年輕人不知道好歹,,販賣牲口是違法的,。但沈傳孝仍然不舍棄,就認上販驢了,。有一年,,居然把人家老百姓家中的扶貧驢販賣了,為此,,挨過批斗,,蹲過公安局。
回村后,,他先是賣豆腐,,但村里人嫌他的豆腐漿水多,放在鍋里一炒就碎,,堅持著做了一年,,他開始賣油條,,不到半年,他又感覺賣油條沒帳算,,于是,,消停了兩年后,沈傳孝又開了一家饅頭房,,用稀泥做了一個泥饅頭,,外面裹了一層白石灰,放在靠近小街的東屋外面的窗臺上,,提醒路人此處是饅頭房,。
用小麥換嗆面饅頭,在灣東村,,他是第一家。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同樣的面粉,,他家蒸出的饅頭色相雪白,和泥饅頭外面的石灰一樣白,,吃起來也筋道,。那時,出門走親戚,,挎著饅頭當(dāng)禮物,,是很有面子的。一直做的好好的,,后來卻被灣西村一戶陳姓人家給他攪黃了,。
灣東村南面的灣浮山上有一座魁星樓,里面供奉著魁星老爺,??牵副倍沸?,魁,,也為第一的意思,魁星爺作為科舉考試第一的神靈,,被人們尊稱為文運之神,。逢香火月,總有善男信女帶了貢品去山上的魁星樓,,給兒女求學(xué),,保佑兒女長大成才考狀元。
去山上幫忙求學(xué)的神婆對求學(xué)的人家要求嚴格,,帶著重孝不滿半年的不能去,,進了產(chǎn)房宅子的不能去,,女人逢月事更不能去。對貢品也有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干凈,,不干不凈視為對神不敬不尊,這其中也包含上述三種人是不能下手做貢品的,。饅頭也是貢品之一,。
秋天天氣轉(zhuǎn)涼,為了好發(fā)面,,沈傳孝早上起床后,,就把面盆放進自己的被窩里,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也無人過多的去解讀,。偏偏灣西村陳家的婆娘就親眼看見了沈傳孝兩口子將面盆抬進被窩,面團上面也沒用另外的布遮蓋一下,,直接就捂上了棉被,。那陳家婆娘買饅頭是做貢品用,陳家兩兒一女,,明年要中考的是小女兒,,今年十六歲,想考初中中專,。按照神婆的求學(xué)辦法,,明年考學(xué),頭一年的九月或十月就得擇日去魁星爺面前許愿,,報上名號,。陳家的兩個兒子考學(xué),都是找了這個神婆和陳家婆娘去的魁星樓,,兩個兒子都考上了大學(xué),,那時陳家婆娘自己蒸饅頭帶上山。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老百姓都從饅頭房買饅頭,。但是,沈傳孝的發(fā)面辦法讓陳家婆娘從心底里感覺不舒服,,用從被窩里發(fā)的面蒸出的饅頭作貢品,,她心里別扭,又不好對神婆說,,何況,,那天已經(jīng)定了去魁星樓上香求學(xué),于是,,她只買了三個饅頭,,帶了其余的貢品就上山了,。盡管第二年的三月,陳家婆娘又去魁星樓,,用了自己蒸的饅頭,,然而,平時學(xué)習(xí)成績看起來還不錯的女兒中考卻是失利了,。陳家婆娘覺得頭一年去許愿用的饅頭不干不凈,,對魁星爺大為不敬,魁星爺就不顯靈了,。尤其是那神婆,,本來對自己給學(xué)生求學(xué)的本事深信不疑,這下,,她抓了理去,,把陳家婆娘好一頓埋怨。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事被一幫農(nóng)村婦女傳來描去,大家雖然覺得陳家女兒落榜不一定與在被窩里發(fā)的面做的饅頭有直接關(guān)系,,,但怎么也覺得那饅頭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饅頭房關(guān)了以后,,沈傳孝就去村里的磚廠用人力車拉磚,只留窗臺上的泥饅頭獨自在窗臺上堅強的挺立,,即便身上漸漸有了塵土,,已經(jīng)不再雪白,但沒有誰把它扔掉,。
再后來,,沈傳孝又做起了豆腐,腰上系著圍裙,,左肩上搭著白色的毛巾,,用石頭把豆腐漿水重重地壓。
洗手盆放在豆腐坊門口,,來了割豆腐的,,都要先洗把手,然后用白色的毛巾把手擦干,,再去拿刀割豆腐,。
如此,這豆腐坊的生意又讓他干起來了,。
沈傳孝每天做一坨豆腐,,圍著大灣周邊的幾個村子,,轉(zhuǎn)個大半天,就哼著小曲回家了,。但自從前段時間去灣西村賣豆腐后,,沈傳孝發(fā)現(xiàn)鎮(zhèn)街周圍沿街的房子,多數(shù)被房東改了門口,,有的對外出租,,有的自己開店,沈傳孝那顆整日算計怎樣掙錢的心開始不安分起來,。尤其是灣西村“趙二肉食店”的店主趙二,,連日來每天買他十斤豆腐,說是有的百姓家里招待客人舍不得買太多肉,,搭配些豆腐一塊賣,,雖然賣給趙二的豆腐價格稍微便宜一點,但趙二買的多,,還是有錢可賺,。一坨豆腐,給趙二割去十斤,,余下的,,有時不到中午就賣完了,沈傳孝自是歡喜,。高興之余,,他也故作大方的買了趙二一塊五毛錢的熟肉。與自家只有在過年才能煮的肉相比,,趙二的熟肉顏色是那種紅糖色,,味道是他從未嘗過的。家里煮肉無非加些蔥,、姜,、八角和花椒,出鍋后,,是那種淡淡的肉白色,,吃起來,就是那種純正的肉味,,趙二的熟肉嘗起來,,肉味濃厚,肥而不膩,,咬一口嚼在嘴里,,周圍的空氣都是彌散的肉香味。
“趙二,,怎樣煮的,?鍋里加了啥料子,?”沈傳孝忍不住問。
“這是秘方,,不能外傳,。”趙二低頭笑著,,用割肉刀翻拉著剛出鍋不久,,尚有余溫的熟肉。
“同樣都是把刀子,,你一刀下去,,賣好幾塊,我割一刀收好幾毛,?!鄙騻餍⒏袊@著。
“別光看到魚喝水,,看不到魚撒尿,,我這本錢投的比你多,你一坨豆腐才投多少錢,?
“俺村里,,梁萬利就喜歡喝酒,就著一根油螞蚱腿能喝二兩白酒,,你煮的肉,,我保證他光聞著味,就能灌半斤,。”沈傳孝推起豆腐車子,,敲著梆子,,看著趙二說。
“哈哈哈,?!壁w二忍不住大笑起來。
“賣你的豆腐去吧,,現(xiàn)在什么社會了,,不缺吃了?!?p> 是,,真的不缺吃了,以后,,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沈傳孝一邊賣著豆腐,,一邊在大灣鎮(zhèn)周圍的大街兩邊瞅商機。他很清楚,,現(xiàn)在政策變了,,只要不違法,人不懶,,干啥都有錢賺,。雖說自己賣豆腐,一年下來,,也不缺零花,,可與人家趙二的肉食店相比,自己還是差了那么一大截,。
沈傳孝圍著大灣鎮(zhèn)轉(zhuǎn)了幾天,,發(fā)現(xiàn)肉食店只有趙二家,敲梆子的豆腐車子確有好幾輛,,他知道,,豆腐便宜,百姓需求大一些,,做起來,,又沒有什么獨家工藝,在村里,,家家都會做,,所以,價格也上不去,,這種大路上的買賣注定賺不了大錢,。可趙二的熟肉就不一樣了,,不起眼的一小塊就賣兩三元,,才賣了一年多,趙二家就買上了電視機,。
肉里面的利錢肯定比賣豆腐的利錢要大的多,。沈傳孝覺得,肉原本就是飯桌上的奢侈品,,何況趙家的肉鍋里絕對不只是加了花椒蔥姜那么簡單,。普普通通的一鍋肉,被趙二的秘方調(diào)“教”的香氣濃郁,,勾了你的鼻子,,撩起你的舌頭,邁起步子走過去,走過去,,那肉香,,那口感、,、,、、,、,、,“嘖嘖嘖”,,沈傳孝吧唧了一下嘴,,看了看豆腐筐里的熟肉,忍不住把車子停在路邊,,瞅瞅四周無人,,又用小刀割了一小塊,填到嘴里,,細細的咀嚼起來,。
這種肉香味絕對是大人孩子都百吃不厭的,他覺得,,若想有更多的收入,,就要做利錢大的買賣,他也想煮肉,,為了不與趙二競爭,,他想開家羊肉館,早年,,他外出販賣牲口時,,在外地喝過人家做的羊湯,一大碗羊雜湯里面加點香菜,、蔥沫和胡椒面就要五毛錢,,其余羊頭、羊蹄,、羊皮能單獨換錢,羊肉就不用說了,,配上方子煮熟后,,一斤賣到一塊九毛錢。在菏澤時,,一個農(nóng)戶和他算過一筆賬,,說,拋去開支,一只羊能掙近二十塊錢,,如果肉店在外來人員密集的地方,,一天就能賣一只。大灣鎮(zhèn)就是個風(fēng)水寶地,,縣里的織布廠,,繅絲廠,水泥廠等都在大灣周邊的街區(qū),,大灣又是遠近聞名的風(fēng)景區(qū),,素有“魯中水鄉(xiāng)三冬暖,北國江南畫中游”的美譽,。近兩年,,逢節(jié)假日,常有來旅游的外鄉(xiāng)人,,累了,,餓了,大灣周邊的各色餐館就是給游客們“歸家”感覺的好去處,。
沈傳孝就幻想有一天能有一個自己的店,,自己不用東奔西跑,光在店里就能掙錢,。之所以想到煮羊肉,,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六幾年,,他外出販牲口時,,他知道哪些人家養(yǎng)羊,哪兒收羊皮,,價格他都心里明了,,不至于在進貨上買貴了。羊肉做好了,,連湯帶水,,來上那么一碗,解乏養(yǎng)胃,,補中益氣,,應(yīng)該有很大的消費人群。
在大灣鎮(zhèn),,現(xiàn)在還沒有開羊肉館的,。
這個想法,讓他興奮的好幾個晚上都難以入睡,。聽趙二話里的音,,不管豬肉羊肉,,煮肉都是有方子的,下鍋時間也不一樣,。眼下,,他要抓緊搞到煮肉的方子。再就是找間合適的店鋪,,他已看好了兩間,,在大灣公社大門口,北邊五十米左右,,有兩件小屋,,房東還沒改門口,但這是遲早的事,,這兩件小屋左右兩邊的戶主已經(jīng)把沿街的西屋全部改裝完畢,。
左邊是一戶賣油條的,沿街的窗并沒有改成門口,,只是把窗戶加大了,,外面加了用紅漆寫有“油條”兩個字的木頭護板,白天,,把護板拿下來,,敞開窗,就看見窗臺里面桌子上的一大笸籮油條,,這應(yīng)該是油條主人自己的家,。
右邊一戶是賣布的,經(jīng)營者是一位個頭不高,,大眼圓臉的中年婦女,,以前在鎮(zhèn)上的百貨大樓做過售貨員,現(xiàn)在自己租了門頭,,做起生意來,。
公路對面是坐地戶子鐵匠郭寶年的五金店。
這條街雖不是大灣鎮(zhèn)的主街,,來往行人卻也不少,,南行百十米就是大灣景區(qū)的西門。他計劃,,搞到煮肉的方子后,,就不再做豆腐了。只要羊肉館開起來,,就不擔(dān)心沒錢賺,。
這樣想著,他時而興奮,,時而焦躁,興奮的是能多掙錢,焦躁的是還不知道楊忠善弟兄倆到底給不給他看楊世奎從省城帶回來的那些方子,。
楊忠善的父親楊世奎和許光德的父親許正山兩人同在省城一大戶人家做過主廚,。大戶人家姓孫,主要經(jīng)營瓶蓋生意,。孫家宅院大,,人也多,上下老少幾十口子人,,每次吃飯都要圍坐四大桌,。一年到頭,孫老板常去全國各地的酒廠聯(lián)系業(yè)務(wù),,嘗遍了各地美食,,而他尤其鐘情的就是各種肉類的蒸煮方法。孫老板的爺爺行過醫(yī),,掌握多種中藥的性味,,孫老板便大發(fā)其想,嘗試著把一些藥材作為調(diào)料添加到各種肉湯鍋里,。香料,、藥材的分量都有詳細比例,孫老板會親自把各種方子交給楊世奎,,再有楊世奎配制好,,看著主廚許正山把各種香料、藥材加到湯鍋里,。如此以來,,楊世奎掌握了十多種肉類的做法,其中就有豬肉和羊肉的各種煮法,。
孫家沒落后,,楊世奎和許正山都回了村,楊世奎前幾年已去世,,走時也近八十歲了,,這在灣東村,也算的上是長壽的人,。許正山回村后,,和許光德養(yǎng)了兩頭母豬,每年都賣豬仔,。如果不是兩年前,,劉三的姐姐和姐夫買了重禮去到許正山家,討教怎樣煮肉,,誰也想不到,,默默無聞的許正山居然藏著一身的本事,,更不知道已經(jīng)去世的楊世奎藏有蒸煮各種肉類的秘方。
楊忠善說再問問楊忠信,,沈傳孝隱隱覺得這弟兄倆并不想把楊世奎的東西拿給外人看,,如果楊世奎的方子指望不上,他得抓緊再想辦法,,打聽到煮羊肉的方子,,正兒八經(jīng)地開個店,擺脫眼下這種日復(fù)一日地推著豆腐車子,,步行十幾里路,,也賺不了幾塊錢的的窘境。
一陣涼風(fēng)吹過,,公路兩邊的楊樹枝條一順的向北歪去,,又堅強的挺轉(zhuǎn)回身,向上伸展,。
地上的黃葉越落越多,,樹上光禿禿的樹枝不情不愿地立在冷風(fēng)中,眼睜睜地看著葉片滄桑,,明知禍?zhǔn)资抢媳憋L(fēng),,卻仍要禮節(jié)性的服服帖帖相向而行,以免逆風(fēng)折斷,,殘落大地,。
街上,出行的人們明顯少了,,在人們將秋的收獲囤積,,又播下春的希望時,冬天來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