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又道:“這王道,,之前我已經(jīng)跟你們說的很清楚了,。王道,,用公正,以功率民,。公買公賣,,除暴安良,使民豐衣足食,,公平致富,,使人各具才能,重功績成果,?!?p> “規(guī)勸人們辨善惡識好壞,,處世公平。那是自己的,,那是別人的,,很明確,君用道勸民以功,,民崇以功,,做實際事,王低一步入霸,,高一步入帝故有帝王霸三象,。世上僅存的,就是王道與霸道,!”
“剩下的霸道,就是如同秦國的商鞅變法一般,。霸道用智,、以力,賞罰必信,,法令顯明,,以力率民,民亦以力歸之,。以力逞勢,,政令不出二門,借虛名以爭實利,?!?p> “霸道以力而爭,只求效率數(shù)量,,以利而重視技能之人,,以詭詐為智謀,爭強斗勢,,取利不以德而以爭,,小爭以言,大爭以兵,,霸走高一步為王,,走低一步逞豪匪,故霸有王,、霸,、匪三象?!?p> “匪,?”成蛟啞然失笑道:“先生,,照你這么說,世上還有匪道,?”
“呵呵,,匪道,即強取豪奪,,這是我的老師荀子所言,,故而韓非亦是不知其意,更不敢茍同,?!表n非淡淡的回答道。
成蛟很是好奇,,又問:“先生,,你似乎很推崇法家?很推崇霸道,?”
“算是吧,。”
“那么在先生你看來,,秦國用那一種道,,能奪取天下?”
“尊霸道即可,?;蛟S,都行,?!?p> “先生,你還是說得明白一些吧,?!背沈灶H為郁悶地道。
這時,,成蛟已經(jīng)為韓非的才氣與見識所折服了,,十分虛心。
韓非笑著道:“其實在韓非看來,,帝王之術(shù)中的各種道,,其實沒有高下之分。最高明的統(tǒng)治者行用皇道,,中等賢明的統(tǒng)治者行用帝道,,下等統(tǒng)治者行用王道、霸道?!?p> “而今人世如此,,人們順勢而為,人心不古,,故而皇道,、帝道已經(jīng)消失,一去不復還了,。秦國欲奪取天下,,以霸道即可,然則欲得天下,,非王道不行,。”
“……”
成蛟又是一頭霧水地道:“先生,,你這又是霸道又是王道的,,到底秦國能用哪一種?”
“三皇無言,,化流四海,,故天下無所歸功;帝者體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讓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禮賞功,美而無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霸主制士以權(quán),,結(jié)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士疏,,賞毀士不為用,。”
韓非淡淡的道:“如法家之學說,,法,、術(shù)、勢三者可以概括,。王道重于德,,德勝術(shù)而王,;而霸道重于術(shù),術(shù)勝德則霸,。理同文勝質(zhì)則史,,質(zhì)勝文則野?!?p> “王之道,,萬民敬而仰之;霸之道,,眾人畏而懼之,。王者稱王多依德智,而固其王業(yè)則多假術(shù)力,;霸者則恰恰相反,,霸者稱霸多借術(shù)力,而定其霸業(yè)則多附德智,。但無論王,、霸取得并固持其基業(yè)均是德、術(shù)并用,!”
“總而言之,,帝道和霸道它們是兩個對立的矛盾層次。一個是以德,、以禮教育感化,,一個是鐵手腕硬來?!?p> “成蛟公子,,這么說,你懂了嗎,?”
成蛟緩緩的搖搖頭,,仍是聽不懂。
太深奧了,!
“先生,,我懂了?!辟鹕淼?。
“噢?政公子,,你懂了多少,?”韓非頗為好奇地道。
“皇道好比人體的頭部,帝道好比人體的腹部,,王道好比人體的臀部,,霸道好比人體的手腳。按東南西北劃分,,能無為而治,,德盛賢明,如同皇天普照的皇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北方,,如伏羲,。”
“能明辨事象,、定制立法,、德合天地的帝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南方,如虞舜,。能推行仁政,、輔以刑罰、使神靈和民眾樂于歸往的王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東方,,如商湯,。靠刑罰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統(tǒng)治者萌生于西方,,如我大秦,!”
頓了頓,嬴政又道:“三皇雖然沒有傳下修身治國的言論,,但是他們潛移默化的仁德遍布四海,,所以天下老百姓不知把功勞記在誰的名下。依照自然的法則,,有理論,有法規(guī),,因此天下太平,。”
“有了功勞,,君臣謙讓,,他們的美德,無形中變成了老百姓的行動,,百姓當然不明白其中的奧妙,。所以古代的帝王使用群臣不必有那么多的禮儀法規(guī),賞罰獎勵,,就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傷害,。”
“五帝依據(jù)天象制定歷法,崇拜山川之神,,并按其尊卑秩序制定禮儀,,依四時五行之氣教化民眾,虔誠地祭祀天地之神,、祖先之靈,。凡天下之物,活動的禽獸,,靜止的草木,,大到名山大川的神靈,小到丘陵墳瑩的鬼魂,,日月所照之處,,沒有不歸順的!”
“先生,,是這樣嗎,?”
聽見嬴政說出的這番言論,韓非深深地吸了口氣,,嘆道:“公子所言,,字字珠璣。這帝王之術(shù),,看來不必韓非教授公子,,公子已經(jīng)參透了!”
嬴政行禮道:“先生過譽了,?!?p> 其實,關(guān)于皇道,、帝道,、王道、霸道,,嬴政前世是了解過的,。
按歷史上出現(xiàn)的相應人物,大致如此:
伏羲與神農(nóng)氏淳樸歸真,,道法自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國不擾民,,民出而作,落而息,,不感帝力而自得其樂,。
何為道,?
為民者,出而作,,落而息,,即為道。
道在本心,,無需教化,,民在道中,行則合道,,是以無為,,是以棄智而愚民。若伏羲與神農(nóng)氏治天下者,,務使百姓安,,不知君德之何如,即:帝力於民何有哉,?
伏羲與神農(nóng)氏皆為皇道,,亦道教所稱“無上大道”,混混沌沌恍恍惚惚,,不分善惡不分正邪,。
軒轅黃帝篡奪炎帝上臺,本是以下犯上不義之舉,,加上軒轅黃帝為戰(zhàn)爭始作俑者,,首開與蚩尤爭奪帝位之血腥戰(zhàn)端,成為暴力奪得天下第一人,,導致天下干戈四起殺伐遍地,,軒轅黃帝失和喪德,因此由伏羲與神農(nóng)氏時的皇道墮落為帝道,。
周武王首啟臣弒君之惡例,,懸紂王首級于太白旗示眾,喪失君臣之道,,由帝道進一步淪為王道,。
堯逢囚即曰:“此吾未教之過也?!笔率陆员吃谧约荷砩希送醯酪?,未入帝道也,。
舜繼堯再治天下,歷數(shù)十年垂拱而治,,已由王道至于帝道,。
劉邦以張良為師,、以蕭何韓愈曹參陳平等為臣,沿用暴秦之酷法,,而未遑文治衣冠禮儀,,大肆推行圖讖之偽學,政治制度多采迂怪不經(jīng)之論,,似牛非牛似驢非驢,,此王、霸道混用者也,。
隋文帝創(chuàng)開皇之盛世,,開啟中國天朝上國體系,開皇仁壽治世被世界史學界譽為神明之政,,治下人民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朝廷之上猛將如云、人才濟濟,,從諫如流且能臣眾多,,百姓安居樂業(yè),可為帝,、王道兼用者也,。
所以說,秦始皇,、劉徹,、曹操,皆霸者也,。
韓非又不禁問了一句:“若是公子為秦王,,當用何道?霸道,,還是王道,?”
“先生,若是我為秦王,,必將以霸道而奪天下,,以王道而治天下,以帝道而御群臣,!”
嬴政此言一出,,頓時滿座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