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學術領域中,,為經(jīng)典作注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但可以與原著一并流傳的卻少之又少,??v觀幾千年,,為后世所稱贊的,,不過孔子,、陳壽,、酈道元,、朱熹、張居正等寥寥數(shù)人,。他們的注作,,成為后世學子閱讀時無法繞過的山峰。
而在這些經(jīng)典注作中,,向秀的《莊子注》占據(jù)著一席之地,。它稱得上是解注《莊子》最好的作品,《世說新語》評價:妙析奇致,,大暢玄風,。而同時代的文學家呂安更是贊嘆:“莊周不死矣?!笨梢哉f,,了解向秀,就是讀懂莊子的過程,。
向秀,,字子期,和“老大哥”山濤一樣都是落魄貴族,。家里條件與祖輩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好在不算太窮,起碼最基本的生活問題可以保障,。所以青年時的向秀,,就有了大把時間來研讀自己喜歡的知識。從性情來看,,他讀的書目應和嵇康差不多,,都以非儒為主的。而在這些名作當中,,向秀最喜愛的,,就是《莊子》。
向秀讀《莊子》,,那可是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白天吃飯時不忍心放下,夜晚還要抱著睡,。沒事的時候?qū)憥灼恼?,傳揚一下自己的想法。于是,,山濤便在這種情況下,,訪賢而來。
稍加思索,,其實這一段友誼的開始是理所應當?shù)?。首先,,二人都屬河?nèi)懷縣,是鄰近的同鄉(xiāng),。其次,,山濤最喜歡結交各類青年學子。向秀又是如此性格沉穩(wěn),、心境澄澈之人,,兩人頗為相似。于是結為朋友,,就是早晚的事了。
這天,,山濤興沖沖地來拜訪向秀,,兩人談起不久前嵇康寫的那篇《養(yǎng)生論》。向秀此時還未見過嵇康,,只是當著朋友的面對這篇文章表示欽佩,,希望有緣能一睹作者。山濤笑道:“這有何難,,我正好認識他,。下次就帶你一塊兒去吧?!毕蛐愀屑ぶ嘤謫柹綕骸帮逡沟降资莻€什么樣的人,?”山濤和藹地回答:“他的品格,就像山谷里的青松那般挺拔獨立,,他的醉態(tài),,仿佛是玉山傾倒,無論坐臥都顯得光芒四射,?!毕蛐闩d奮不已,忙與山濤約定好出發(fā)日期,。
二
當向秀懷著一顆向往之心跟隨山濤來到竹林時,,他被眼前這幕驚呆了。只見一個身材頎長,、面色白皙的男子在當壚打鐵,。他裸著上身,汗流浹背,,手中的鐵錘揮舞得平穩(wěn)而有力,。山濤還未及介紹,向秀就猜到了,,這人正是嵇康,。只是仍驚訝著:“這個叔夜與嗣宗之前見到的,,實在是兩個人啊,!”
見到嵇康后,,向秀閑話少敘,直接拿出自己的大作——《難養(yǎng)生論》,。這不得了,,一下子就得到了嵇康的青睞。不得不說,,向秀在投卷這一塊兒,,的確比鐘會有經(jīng)驗得多。鐘會把那一卷整整齊齊的詩文扔進窗戶后,,像個行了竊的小偷一樣桃之夭夭,。嵇康或許看了幾眼,覺得與自己思想抵牾,,直接丟進了垃圾桶,。而向秀這篇文章,完全是針對之前《養(yǎng)生論》進行一番駁論,,于是一下子就吸引了嵇康的興趣,。
讀完《難養(yǎng)生論》,嵇康才知這個比自己小兩歲的年輕人并非浪得虛名之徒,。而他的《難養(yǎng)生論》,,講得頭頭是道:
神農(nóng)唱粒食之始,后稷纂播殖之業(yè),。鳥獸以之飛走,,生民以之視息。周孔以之窮神,,顏冉以之樹德,。賢圣珍其業(yè),歷百代而不廢,。今一旦云:五谷非養(yǎng)命之宜,,肴醴非便性之物,則亦有和羹,,黃耇無疆,,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皆虛言也……
這一番長嘆,,將嵇康“五谷難于養(yǎng)生”的觀點徹底難倒。而嵇康也被向秀的反駁激發(fā)起巨大興趣,,筆鋒一轉,,又寫出一篇《答難養(yǎng)生論》:
所以貴知而尚動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欲動則悔吝生,,知行則前識立……故世之難得者,,非財也,非榮也,?;家庵蛔愣∫庾阏?,雖耦耕甽畝,,被褐啜菽,豈不自得,?不足者,,雖養(yǎng)以天下,委以萬物,,猶未愜……故《老子》曰:“樂莫大于無憂,,富莫大于知足,?!贝酥^也。
開始先講了一番大道理,,別的不說,,《老子》一引出來,利用向秀對偶像的崇拜感,,說服力就提升了不少,。接著嵇康才開始發(fā)問,反問道:“圣人窮理盡性,,宜享遐期,,而堯、孔上獲百年,,下者七十,,豈復疏于導養(yǎng)乎?”,、“神農(nóng)唱粒食之始,,鳥獸以之飛走,生民以之視息,。今不言五谷,,非神農(nóng)所唱也?!?p> 到了結尾時總結道:養(yǎng)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fā),,此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這篇《答難養(yǎng)生論》,,不僅僅是對向秀的反駁作了正面回答,,提出一些帶有神話色彩問題;另外還對之前《養(yǎng)生論》的觀點做了系統(tǒng)性總結,??梢哉f,這篇《答難養(yǎng)生論》正是《養(yǎng)生論》的升級版,。對于嵇康所提出的反問,,于一千多年前的崇神時代,向秀回答起來還是頗有難度,。然而,,也就是這一次關于養(yǎng)生的辯論,使二人成為了終身知己,。
三
向秀的到來,,使嵇康在思想上有了可以相通的伙伴。就像伯牙遇到了子期,。他們無話不談,,情感日厚??梢约僭O,,如果向秀是位姑娘,那么嵇康最終娶的就未必是長樂亭主了。
向秀除了和嵇康討論玄學,,還幫他一起干活兒,。那時呂安經(jīng)常來訪,和他們一起挑水種菜,??磥恚G色蔬菜的定義在魏晉時候,,就走入了竹林的視野,。農(nóng)閑之時,嵇康又褪下上衣,,揮起沉重的鐵錘,。向秀坐在一旁,鼓風燒火,。他們從事著簡單的體力勞動,,卻從中體會到了人生的快樂與哲理。萬事無貴賤,,打鐵和彈琴其實是一樣的,。只有在那些附庸風雅之人眼中,才分出了“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
這天,,向秀把嵇康和呂安叫來,告訴兩位朋友:“我想給《莊子》作注,,而且這個想法已經(jīng)產(chǎn)生很久了,。不知你們覺得怎么樣,?”
向秀熱情洋溢,,兩位好友卻不以為然。嵇康說:“以前為《莊子》作注的人不多,,這大概是沒什么注的必要,。就算寫了出來,也只是刻意解釋,,像何晏那些人一樣,,于人生修養(yǎng)沒什么益處?!?p> 向秀的一腔熱血被澆了涼水,,心里很不是滋味兒。但他已經(jīng)發(fā)誓,,哪怕是最崇佩的叔夜,,也無法改變他作注的決定。就這樣,默默過了一段時間后,,向秀拿出幾篇文章,。嵇康和呂安讀后雙雙叫好,不曾想子期對莊子的理解已經(jīng)如此深刻,。甚至一向?qū)πW沒什么研究的阮籍看了,,也成為莊子的粉絲,投身于玄學研究,!
在一群好友的支持和鼓動下,,竹林“小名士”向秀接著他作注的歷程。每篇文章一經(jīng)問世,,立刻風靡起來,,并且熱度不減。后來房玄齡等人在《晉書》中描述到:莊周著內(nèi)外數(shù)十篇,,歷世才士雖有觀者,,莫適論其旨統(tǒng)也,秀乃為之隱解,,發(fā)明奇趣,,振起玄風,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廣之,,儒墨之跡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雖然,,向秀去世后作品未能及時出版,結果版權為郭象所竊,。但是郭象的文筆和思想,,都是與向秀無法比較的。所以不得不引人嘆惋:向秀之后,,再無《莊子》,!
四
翻開《傳習錄》,會發(fā)現(xiàn)陽明先生十分強調(diào)“立志守誠”,。立志是成功的前提,;而守誠,是保持志向且不斷用功,。這是人類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徑,。向秀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這與他治學的堅持離不開,同時也深受后天環(huán)境影響,。處于竹林那樣一個靜謐的環(huán)境中,,每個人無瑕顧慮社會上的蠅營狗茍、爭權奪利,,一心只想著尋找自身的快樂的源頭,。這份出世的快樂是幸運的,但也注定是短暫的,。
景元三年(262年),,嵇康因為卷入好友呂安的刑事案件,二人紛紛被司馬昭害死,。這是悲劇的開始,,也是竹林的落幕。
兩年后,,就在阮籍寫《勸進書》后不久,,向秀出來做官了。這一切,,似乎與嵇康的去世有關,。對向子期來說,當知己離去后,,剩下的人生做什么都是一樣的,。而這時他正好被推舉為郡上計,佐理州郡事務,。剛到洛陽,,便受到司馬昭的接見。
司馬昭高興地問:“素聞子期高潔大隱,,怎么也愿意出來做官了,?”向秀說:“巢父、許由只不過是拘謹自守的士人,,不值得效法,。如今遇到晉王這樣的明主,,自然就出來了,。”司馬昭聽罷大加贊賞,,對其委予重任,。
向秀被任命為散騎侍郎后,那可真是——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fā),。這一方面緣于他被迫出世,無奈中采取和阮籍同樣的“為官政策”;另一方面則是受長期“無為”觀念的影響,。所以向秀在任上并沒有做什么事,,而是將大部分時間用于治學,為后世創(chuàng)造出一篇篇文化的結晶,。
五
日子流水般過著,,向秀對莊子的研究已經(jīng)深入骨髓。他開始從嵇康的離去中走出來,,逐漸看淡一切,,自由自在。根據(jù)他對《逍遙游》的解釋:“逍遙”境界存在于現(xiàn)實世俗社會之中,,不是由外在主宰“本體”施予,,關鍵在于各任其性,各當其份,。所以他不會一直在痛苦和惆悵中徘徊(那些痛苦也不該屬于他),,而是趨向于寧靜淡泊、心如止水,。
一天,,向秀乘坐車往洛陽赴任,傍晚時分,,恰好路過嵇康故居,。此時的竹林中早已沒了昔日的歡聲笑語。嵇康和阮籍兩位領袖撒手人寰,,其他人也各干各的事去,,從此銷聲匿跡。向秀望著那茅屋破敗,,竹葉摧風,,流光的青石上仿佛還殘留著故人的身影,不覺悲從中來,。忽然,,又聽見遠處傳來一陣纏綿的笛聲,引得他滾下熱淚來,。
向秀聽得呆了,,眼前所見又回到了過去的時光,眾人圍坐一起喝酒談玄,,豪氣干云,。于是整理床鋪,暫住下來,。只因心中深有感慨,,遂提筆寫下一篇《思舊賦》: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托運遇于領會兮,,寄余命于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慢慢讀來,,其中頗有一點兒潘岳悼亡詩的滋味兒??磥硐蛐銓︼?,的確是動了“真情”。他在開頭的序言中說:“我與嵇康,、呂安住在一塊兒,,行止相近。他們都是落拓不羈的有才之士,。嵇康志遠而疏,,呂安心曠而放,后來卻因為一件事而雙雙被害,。嵇康面對行刑隊時,,看了看日影,,要來一張古琴,,豪情彈奏。如今我就要去西邊了,,路過我們舊日的草廬,,心中百感交集,眼前日薄虞淵,,夜晚寒冰凄然,。你的妻兒早已遷走,而我,,也可能永遠不再回來,!聽著耳畔那嘹亮而寂寞的笛音,我終于忍耐不住,,哀嘆著寫下這篇賦來,!”
向秀的這段獨白,將他彼時的心境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真可謂情真語切,,悲憤交加。后來魯迅先生說:“向秀寫《思舊賦》,,是為了忘卻的記念,。青年時期,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xiàn)在我懂了……”其實,,這份同感,,是他在詩中找到了共鳴。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慣于長夜過春時》
次日,當向秀的身影隨著馬車漸行漸遠,,世間的情愫也從他的眼中一點點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