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慘敗的原因太多了,,有朱祁鎮(zhèn)自身的原因,也有王振在其中蠱惑所致,,文官有沒有原因不好說,。
但是泄密是肯定的,也先完全掌握了明軍的行軍路線與出師時間,,甚至連你的周圍布局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怎么可能不敗,?
而歷史上崇禎皇帝泄密的事也是不少,朱由校怎么可能重蹈覆轍,?肯定要提防這些文官。
“朕已和內(nèi)閣六部的大臣商定好了,,今日朝會只為昭告諸位愛卿,,北征之事已定!”
眾人一聽恍然大悟,,難怪親征這么大的事他們一言不發(fā),,原來早就開小會定好了一切,那幾個聲稱死諫的官員頓時急了,,大呼道:
“陛下,,臣以為萬萬不可啊,陛下不及弱冠,,倘若有閃失當該如何,?”
朱由校懶得搭理他們,,眼神看向了王象乾,王象乾也知道該到他出場表演了,,上前道:
“臣支持陛下親征,!”
次輔徐光啟和王在晉也聲稱支持親征,。
內(nèi)閣三位發(fā)話了,,六部尚書也緊隨其后,大部分官員見狀立刻附和道:
“臣等亦支持陛下親征,!”他們之中本就有不少人是朱由校提拔上來的,,自然是支持無條件皇帝的,其他人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大事不可為矣。
皇帝親征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牧?,他們不可能阻止了,,索性站好隊,免得得罪人?p> 兵部主事王浩之跪聲大呼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你們這些奸賊個個該殺,竟敢唆使陛下行此危險之事,,陛下,,臣請誅殺之!”
其他幾個一起死諫的官員也是一起發(fā)聲,,大喊誅殺奸賊,。
朱由校看著他們也是無奈道:
“你們又是何苦呢,?”
王浩之回道:
“陛下,,自古以來,文死諫,、武死戰(zhàn),陛下乃大明天子,,應當學習圣人之道,、治國之理,行軍打仗是武將之事,,還請陛下沉穩(wěn)行事,!”
朱由校聽出來了,敢情這些人還當他是個孩子,,以為自己不學無術,,只顧貪玩呢,。
“你們何以認為朕就會必敗,?”
“陛下,,行軍打仗從來沒有必勝之局,臣只是不想陛下重演正統(tǒng)之舊事,,還望陛下聽臣一句忠言!”
“更何況我大明武將何其多也,?我大明還沒到需要陛下上戰(zhàn)場之時啊,,自古以來,無不是天子坐朝治國,!”
“那就請愛卿好好舉薦幾位可堪大任之人來,!”
王浩之頓時語塞,他哪里知道有什么能人啊,。
朱由校見他不說話,,閉眼沉聲道:
“太祖皇帝以弓馬得天下,驅逐蒙元建立大明,,成祖皇帝更是征戰(zhàn)一生,,朕欲效仿二祖,,重建洪武,、永樂之輝煌,,有何不妥,?”
“北征之事已定,朕將于十日后誓師出征,,此事不可再諫,到此為止,!”
話音一落,那些支持皇帝的臣子官員一起下跪大呼萬歲,,王浩之也是捶胸痛惜,,事不可為啊。
正又欲勸諫,,便被錦衣衛(wèi)帶走了,,朱由校實在是覺得他們煩人,不過今日就不懲罰他們了,,這些人被拖走時還在大喊道:
“陛下,,忠言逆耳啊,,還請陛下三思??!”
雖然支持朱由校的不少,但不支持的也很多,,此時朝堂上可謂涇渭分明,哪些人是忠實的帝黨一目了然,,還不到半數(shù),,但是在朱由校看來已經(jīng)足夠了,。
因為帝黨官員大多數(shù)位高權重,,朝政大權在他們手上,這也是朱由校敢于離京之原因,。
“朕將在十日后率軍出征,,戶部糧草軍響可準備的如何了?”
戶部尚書程國祥上前道:
“回陛下,,二十萬兩軍響已經(jīng)準備好了,,只是陛下所需的十萬石糧食,還需三日才能備齊,。”
朱由校又看向王在晉道:
“兵部批文怎么樣了,?”
“回陛下,,兵部批文已經(jīng)于兩日前全部發(fā)出?!?p> 朱由校雖然是皇帝,,但是對兵權根本沒有直轄權力,想要集結大軍,,非有批文不可,,當然羽林軍除外。
大明文貴武賤,,那些在外領兵的將領沒有兵部批文根本不敢指揮軍隊,,尤其是邊鎮(zhèn)將官,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兵部批文,,否則一紙奏報就得把自己小命玩完。
除非朱由校威望夠大,,就可以直接跳過兵部發(fā)號施令,,否則他也只能按照傳統(tǒng)規(guī)則來,。
而這種威望,大明除了朱元璋以外,,還沒有人擁有,,就算是朱棣都沒有這個威望,頂多就是兵部向他妥協(xié),,但是他也絕不可能無視兵部直接控制,。
這一點非常不好,以文馭武,,和宋朝有什么區(qū)別?可惜這種情況是短時間內(nèi)改變不了的,。
想要動他們的利益,,簡直比登天還難。
“今日就一并把留守等大臣宣布了吧,!”
“王伴伴,,宣旨!”
王朝輔上前三步大聲道:
“皇帝陛下圣旨,,百官接旨,!”
文武百官跪下俯身額頭著地,靜待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內(nèi)閣元輔王象乾、次輔徐光啟為執(zhí)政大臣,,留守京師處理政務,,六部尚書輔助之!”
“英國公張維賢為京師守備大臣,,提督羽林軍與二十一衛(wèi)親軍衛(wèi)所,,鎮(zhèn)守京畿,負責京畿一應兵備之事,!”
“內(nèi)閣輔臣王在晉、兵部右侍郎楊嗣昌,、吏部右侍郎陳奇瑜為隨駕大臣,!”
“另成立一總理衙門,總理大臣為元輔王象乾,、次輔徐光啟、戶部尚書程國祥,、英國公張維賢,,總理衙門負責一應軍政之事,,文武百官所有奏報全部呈報總理衙門,由四為總理大臣行批,!”
待王朝輔宣布完圣旨后,,朱由校補充道:
“如有緊急大事,四位總理大臣可便宜行事,,不必飛書稟報朕,。”
“京師所留兵馬不多,,你們四人切記穩(wěn)妥行事,,如果拿不定注意,可暫入宮奏報太妃,,由太妃決斷,,五城兵馬司暫歸總理衙門直轄?!?p> “五日后全城實行軍管,,羽林軍全部入城駐守,把住各個要道街口即可,,朕會留下許顯純協(xié)助你們的,。”
又對著后面的文武百官說道:
“朕出京后,,望各位愛卿小心謹慎,,兢兢業(yè)業(yè),從今天開始,,所有政務要事均要呈報于總理衙門處理,!”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