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房前屋后,,翠竹參差,成片的竹林將每家每戶包圍成一個天然的竹林小院,。山風(fēng)陣陣,,竹葉沙沙,,偶爾有黃葉搖落,,撲入黃土,。這山林是每家每戶的聚寶盆,,山里人就靠著它一年四季有持續(xù)的微薄收入,,有不間斷的美味供給,,有取之不竭的免費建材。
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名稱不同,,長相不同,味道也各有千秋,。
開春季節(jié),,萬物萌動,筍也經(jīng)不住春雷的陣陣催促,,萌芽破土,。這時候的筍叫春筍,體型最大,。小的春筍一斤左右,,大的差不多能有四五斤,超過十斤的重量級春筍也常能遇見,。春筍以黃泥山上出產(chǎn)的為佳,,最好的筍被稱為白殼黃芽。一般長在濕潤背陰的山坡深土里,,通體白色,,僅留有筍芽尖一抹黃。它的體型略扁,,體態(tài)勻稱,。拿這樣的筍來煮肉,鮮甜脆嫩,,油而不膩,,堪稱人間美味,。如果喜歡素凈的,也可以將它配上新鮮的雪菜汁煮,,爽口清甜,,回味無窮。
春筍產(chǎn)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產(chǎn)量極高,。記得爸爸總是每天清晨上山掘筍,中午時分就能從山上挑回幾百斤去賣的,。爸爸用特制的筍鏟掏筍,,筍鏟是直的,不同于直角彎折的鋤頭,,因此更能適應(yīng)深土挖掘。一般情況下,,他掏筍速度極快,,手起鏟落,幾秒鐘就能將筍掏出,。但偶爾也會碰上難纏的,,需要他掏空四周的泥,挖出方圓一米左右的大洞才能成功,。不過那必是一顆難得一見的好筍,,因此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有時候爸爸上午滿載而歸,,下午再去山上轉(zhuǎn)悠一下,,也還能帶回幾十斤筍,讓媽媽加工,。媽媽先要將筍去殼,,她拿菜刀對著筍尖一切,下刀有講究,,務(wù)必快準(zhǔn)狠,,且不能一切到底。然后她執(zhí)刀的手用力按住筍尖,,另一個手將筍的身體逆時針用力一扭,,層層筍殼頃刻盡去,露出完整的筍肉,。
媽媽會將有的筍直接對中破開,,或切成較厚的筍片,煮熟直接晾曬,,制成筍干,。有的則切成薄片和腌好的雪里蕻一起做成筍干菜,。筍干菜分為兩種:拿筍直接和腌制的雪菜一起煮好曬干的叫水菜,適合燒湯,;而雪菜先曬干,,再拿來和筍一起煮的則叫干菜,適合煮肉或其他烹調(diào),。筍干菜算得上是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當(dāng)年一到時令,家家戶戶曬制干菜,,那場面稱得上震撼,。場地上鋪滿了大大的席子和形形色色的竹匾,處處散發(fā)著筍干菜濃郁的香味,。路過的人總會忍不住蹲下來拿幾塊塞進嘴里,。鮮咸可口,特別提神,。曬制的筍干菜還是山里人治中暑的好藥方,。誰要有腰膝酸軟,頭暈乏力之狀,,只要喝上一碗熱乎乎的干菜湯,,馬上就精神了?!叭瘴鸷雀刹藴?,兩只腳胖酸汪汪?!闭f的就是干菜湯神奇的“提神”功效吧,!
此時的小孩子,也未曾閑著,。大人們掏春筍,,小孩子們漫山遍野采野山筍。野山筍是長在山林里的竹子孕育的,,那些竹子比毛竹要瘦小得多,,粗的不過小孩子的胳膊那么大,細(xì)的可能比筷子大不了多少,。野山筍種類很多,,味道最美的是野燕筍。竹子跟灌木差不多高,,纖細(xì)裊娜,,根部卻會連綿不斷地抽出拇指粗的筍來。我們吆五喝六地來到后山的一片樹林里,,然后貓著腰拗筍,。除了燕筍還有一節(jié)一節(jié)的那種筍,,叫節(jié)頭篷;根部粗一些,,筍尖變細(xì),,墨綠色,體型像鰻一樣的叫鰻筍,;這兩種筍味道稍遜一些,,但仍很受歡迎。筍殼黃綠相間,,頗為華麗,,筍尖上有黃色的長須的那種,叫龍須筍,,味道粗糙不討喜,,但筍節(jié)修長勻稱,可以制成笛哨,,因此多采來當(dāng)成玩具,;筍殼烏黑,比較粗壯,,筍尖有烏黑卷曲的短須的叫摜碗筍。名字頗為嚇人,,據(jù)說是因為味道不好,,讓人會有吃不下飯,想摔碗的沖動而得名,,所以這種筍也是遭人嫌棄的,。另外還有一種筍,長相極具隱蔽性,,跟燕筍差不多,,但有較濃密的筍須。這種筍味道極苦,,要是一不小心誤采食之,,那就成了“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暴殄天物了,。
拗來的筍可以去殼,,切成小段放在雪菜湯里,能提鮮,。也可以將筍放鹽煮熟,,曬制成筍干,燉老鴨煲,,配以菌菇,,美味可口,。山里的孩子給野山筍去殼,手法都極為嫻熟,。在筍尖一掐,,使筍殼稍斷未斷,然后卷在手指里往下一扯,,筍殼一半被扯下,,然后換一個方向再卷,另一半也順利脫落,。但我們小孩子往往是舍不得的拿這些筍來做菜的,。因為去殼的野山筍捆扎好能賣給村里專門到城里販賣的收購員。他一般看著筍的多少給我們幾毛錢,。如果連著賣上幾天,,那一周的冰棍或是糖糕油餅錢就有了著落。
春筍有一部分是要留著做筍種的,。所以山里的男人總會留意長得粗壯的筍,,旁邊插上一根木棒,告訴別人:這顆筍留著做筍種,,誰也不許掘了,。就這樣,凡是插有木棒的筍都順利地保留下來,,越長越高,,越長越黑,直至筍殼紛紛掉落,,筍節(jié)畢露,,新芽初綻。新竹長成了,,但竹梢柔軟,,依稀還留有筍的樣子。這時候還得用力搖晃竹竿,,把新竹的竹梢搖下來,。我猜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營養(yǎng)更集中,跟樹枝修剪,,果樹刪果是一個道理,。搖下來的竹梢還能吃,在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倒能使桌上多一絲鮮味,。筍殼也是有用的,,滿山的筍殼被女人們收集起來,洗凈晾干,到了端午節(jié),,拿來包粽子,。粽上帶著竹香,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夏季的筍叫鞭筍,,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像鞭子,細(xì)長的,。它從毛竹的筍鞭繁衍而出,,有的時候順著一根老鞭可以找到好幾根鞭筍,多的時候十來根,,像鞭炮一樣的一串,。尋找鞭筍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過人的眼力,、豐富的經(jīng)驗和超強的耐力,。盛夏,竹山上布滿了厚厚的竹葉,,枯黃的葉子蓋著蒼黃的山土,,渾黃一片,要找筍芽頂開土面的裂縫,,談何容易,?所以眼尖是很重要的。其次得有經(jīng)驗,,老山民一般腳一踩就知道底下有沒有筍,,看一看毛竹就知道會不會長筍。最后拼的是耐力:滿山亂跑,,得花力氣,;蚊蠅成堆,,要忍得住叮咬,;暑氣逼人,要抗得了悶熱,;蛇蟲出沒,,還得受得住驚嚇。所以我們小孩子但凡上山掏鞭筍必是成群結(jié)隊地去,,壯個膽,,人多也能解解悶。運氣不好,,半天下來背上的小刀籮里才兩三根出頭鞭筍,,個小頭黑;運氣好,則一刀籮都裝不下,,還要在山上就地取材,,掰下一根竹枝,捆扎起來,,拎著回家,。
掏鞭筍最考驗技術(shù)的是挖掘老鞭底下的筍。一根老鞭橫亙其上,,又粗又硬,。最怕鋤頭猛砸,老鞭巋然不動,,底下鞭筍,,順溜肥嫩,棄之可惜,。一般這樣的筍須花上十來分鐘,,出得一身黃汗,才能順利掘出,。當(dāng)然此番奮戰(zhàn),,物有所值,小伙伴一臉羨慕,,圍過來將粗壯修長的鞭筍反復(fù)把玩即是最好的證明,。
鞭筍放湯最佳。一撮干菜,,一根鞭筍切成數(shù)十片,,放入碗中加水,煮飯時在木制蒸架上蒸熟,。端出來湯紅褐清亮,,筍白嫩如玉,味道鮮純甘美,。如果奢侈一些,,也可以將鞭筍切成片來炒,放些香干絲,、肉絲,,油香鮮脆,下飯利索,。
鞭筍一直要持續(xù)到秋季,。秋鞭產(chǎn)量減少,體型也比之前的短小一些,,有些甚至變得畸形,,腹部鼓出或者頭部彎曲。這主要是因為夏季干旱,山上的泥土日漸干硬,,筍芽鉆泥土?xí)r遭遇的阻力過大造成的,。但秋鞭味道更為清甜。
天氣漸漸轉(zhuǎn)寒,,冬筍就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了,。冬筍的挖掘,每家每戶是絕不假手于人的,,更不會放人孩子們滿山亂挖了,。因為冬筍長得較為精巧,上等的冬筍形似紡錘,,腹部大,,頭尖,屁股小,。但冬筍質(zhì)地較脆,,稍有運力不當(dāng),就會從中折斷,。再者冬筍一般是山里人過年前的最后一筆收入,,運營得當(dāng),過個滋潤年自然是不在話下,。所以男人們起早摸黑去開山(就是角角落落將山翻一遍),,他們一般自帶干糧和水,累了,,鋤頭一橫,,坐在上面吹吹山風(fēng),稍息片刻,;餓了,,咬兩口自帶的饅頭或扒兩口冷飯,喝一口自家茶葉泡的濃茶,。當(dāng)天掏出的筍一般不帶回家,,而是挖一個深深的坑埋起來。這樣開上十天半個月,,全部的山就翻了一遍,。再把所有埋著的冬筍拿出來背回家,,用刷子蘸上黃泥將冬筍粉飾一遍,,冬筍就和新挖來的一樣新鮮了。冬筍分成幾部分:賣相特別好的高價賣掉,,頭黑屁股大的則低價處理,,挖斷的則留著家里過年的時候吃。
一年四季,竹林都為山里人貢獻著,。除了筍,,還有毛竹,渾身是寶,,可以編制淘籮,、飯籃、簸箕,、竹匾各類器具,,也能做成竹墻、竹椽柱,、腳手架,,竹椅子、竹籬笆等,。竹梢還可以做成掃帚柄,,竹枝可以制成掃把,下腳料還可以給小孩子削寶劍,,做獨輪車,,順風(fēng)旗……
竹子就是山里人最好的伙伴,就算遇到災(zāi)荒,,竹子枯死,,或是被雪壓斷,好歹還能曬干了當(dāng)柴燒,。干竹子燒起來很是暢快,,火頭熱烈而明快,沒有半點的扭扭捏捏,,像極了竹子中通外直的性格,。古人說竹子高風(fēng)亮節(jié),我未曾深入理解,,但竹子的樸實無華,,忠誠可愛卻是深有感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