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今年已經(jīng)81歲高齡,,家里祖祖輩輩都是石匠。
村里年輕人閑住沒事就跑他家看他刻石頭,,時間久了,,小沃村的男人基本都會雕刻打磨個桌面、石磨啥的,,甚至有家的水缸都是就地取材,,用整塊兒石頭打磨出來。
林廣勝跟劉二喜走進(jìn)院子,,王叔正鑿著一塊兒石碑,。
石碑目測四五米高,通體紫紅色,,碑面已經(jīng)被打磨的如鏡子般光滑,。
這塊兒石頭林廣勝認(rèn)得,那是村里十來號人用滾木從黛眉山上運下來的,。
“王叔,!”林廣勝喊了聲,倆人站到他身旁,。
王叔沒應(yīng)他們,,也沒回頭,鐵錘擊打在鑿子上,,濺出一蓬碎石沫沫,。
歲數(shù)大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主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有說服的可能,,要是拗著他們心意強(qiáng)說,,反而會談不攏。
倆人靜靜的站在一旁,,等著老人家先搭腔,。
石碑形狀已成,碑頭上雕著群山,,環(huán)抱著一片煙波浩渺的水域,,一輪旭日正冉冉升起。
王叔布滿老繭的手指輕輕從碑身劃過:“你們看,,小浪底水庫,,我雕得像不像?!?p> “像,!氣勢恢宏,群山環(huán)翠,,我好像看到了小沃村未來的樣子,!”林廣勝胸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情愫,一片綠意盎然的秀美景象在腦海中浮過,。
王叔抬頭看他們,,笑了,千溝萬壑的臉上掛著一股欣慰,,他擺擺手:“廣勝啊,,二喜子,我知道你們想說啥,,你們走吧,,我心里有譜,我不會拖后腿,,但你們也別來催我,!”
林廣勝遲疑一下:“叔,要不我找?guī)讉€人先幫你拾掇拾掇東西,?”
“不用來人,,叫我自個兒安安靜靜雕完這塊兒碑!”
倆人沉默一會兒,,點點頭:“那,,叔,俺們先去忙旁的事,,你有啥需要幫忙的就找人帶個話,!”
王叔停了停手里的活兒,,站起身,扯著倆人走到院門口,,指著前方的山崖說:“那個山洞洞里刻的石像,,有年頭了,是古時候用來測量黃河水位的,,我瞅著那雕工精細(xì)的很,淹到水底就再不見天日了,,你們看能不能想辦法帶走,?”
“叔,你放心,,我馬上往縣文物局反映,,想辦法保護(hù)起來!”
倆人從王叔家出來,,林廣勝問劉二喜:“你說,,王叔這算是同意搬遷還是不同意?”
劉二喜撓撓鼻子:“我覺得沒啥大問題,,叔要是不搬會明說,,應(yīng)該是想把那塊兒碑雕完?!?p> 找完王叔,,馬不停蹄去趙胭脂家。
她家里大門緊閉,,叫了半天,,也沒人回應(yīng)。
“看樣子不在家,!肯定又跑到山上碎石堆那兒了,。”劉二喜說,。
“她婆子家有沒有人去做做工作,?”
“去了好幾回了,想著她婆子能勸勸她,,可是白搭,,見天罵她命硬克死男人娃子,現(xiàn)在又瘋瘋癲癲的,,更不把她當(dāng)一家人了,!”
“走,去碎石坡找找,!”林廣勝不擅長做婦女工作,,想到趙胭脂可憐身世,,真心想開導(dǎo)她,鼓勵她勇敢面對新生活,。
山上轉(zhuǎn)了一圈也沒找到趙胭脂,,劉二喜建議晚會兒再去找她。倆人趕回村委會,,替換李雪梅等干部同志,。
村委會門口已經(jīng)沒有排隊的村民,林廣勝走進(jìn)辦公室,,劉勇子正跟幾個組長激烈爭論,,聲音還不小。
“咋回事,?”林廣勝趕緊問,。
“趙老六領(lǐng)住一幫人在后山挖墳,搬遷想把祖墳也遷走,,他一挖,,別人也跟住挖,這會兒都不擱家拾掇東西,,全跑后山挖墳去了,!”劉勇子有點急火攻心。
“開會說過挖墳的事,,我咋把這茬給忘了,!”林廣勝一拍大腿,這幾天大大小小的事把腦子攪的都快死機(jī),,這件事他特意記在本上,,反倒忘了。
來反映情況的村組干部,,有幾個帶著民意過來申請集體遷墳,,另外幾個反對遷墳,認(rèn)為死者為大,,入土為安,,隨意開棺是對先人的大不敬。
兩撥人爭的不可開交,。
林廣勝叫所有人先坐,,大家圍著一張辦公桌坐下。
“遷墳這事,,我不贊成,!”林廣勝直接說出自己意見。
“首先,,咱村有幾個大姓,,祖墳面積大數(shù)量多,,遷墳要耗費大量人力、時間,,留給咱搬離的時間只剩4天,!
第二,國家現(xiàn)在推行火葬,,避免土地資源浪費,,咱搬到溫孟灘,各家各戶丈量分地還要個把天,,這些棺木遺骸寄放到哪里,?擱到自家院子,天越來越熱,,一放好些天明顯不合適,統(tǒng)一安置個地方,,總不能整齊碼到黃河灘上,?這不僅對逝者不尊敬,旁的村兒看到這場景,,能不發(fā)怵,?以后會咋說道小沃村?
第三,,鄉(xiāng)親們遷墳,,不外乎覺得祖墳被埋到水底,以后想掃墓祭奠先人都沒有去處,。想當(dāng)年多少革命烈士尸骨無存,,但依舊被后人緬懷,一塊兒紀(jì)念碑足以寄托全國人民的哀思,!又有多少華冠貴冢被遺忘,、被荒草掩埋!我林廣勝在這里應(yīng)下承諾:一定會在溫孟灘上修建一座“念鄉(xiāng)亭”,,刻字立碑,,先人遺骸留在故土,哀思寄存在后輩人心間,,這種祭奠既真摯又長久,!”
一番道理分析下來,主張遷墳的干部也動搖了念頭,。
有人問:“小林書記,,旁的村就不遷墳嗎?”
“遷墳這種事,,我保證任何一個村都不會發(fā)生,,耕地是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國家一直強(qiáng)調(diào)避免土地資源浪費,安置區(qū)分給咱的地是讓咱建設(shè)新家園,,要是方圓十里八鄉(xiāng)搬過去頭件事就是挖墳建墓,,所有領(lǐng)導(dǎo)干部只有引咎辭職才對得起黨和國家的信任!”
劉二喜點點頭:“我支持小林書記的提議,,國家推行火葬,,很多地方已經(jīng)開始平墳還田,讓祖輩先人留在故土總比在異土他鄉(xiāng)被平墳的強(qiáng),!”
劉二喜把一個將來極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景擺在眾人面前,,所有人徹底放棄了遷墳的念頭。
村組干部開始以組為單位,,耐心給鄉(xiāng)親們分析遷墳的弊端,。
林廣勝通過廣播,反復(fù)闡述他剛說的幾點,。
這天晚上,,小沃村的后山燈火一片,直到凌晨才逐漸熄滅,。
鄉(xiāng)親們把各家祖墳恢復(fù)成原來模樣,,又在墳頭上密密的鋪滿石頭,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像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山丘,。
“大,,明兒個俺們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你在這里守著家,,替俺們看看咱家一點一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