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純善之臣
今日,面談坐論,,身為一帝之尊的武帝劉徹尚且如此尊敬自己的老師,,實在是讓穿越到此的東方朔感到汗顏。
“你可知今日朕召你前來所為何事,?”
不多時后,劉徹終于是話歸正題,。
東方朔此時已經(jīng)是被武帝說的有些無所適從,,更是因為這大殿深廣幽閉的環(huán)境有些頭暈目眩之感。
說實話,,他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覺得自己有一半原主的記憶,再加上自己六年研讀文史的功底和現(xiàn)代人的記憶,,肯定能在這大漢盛世,,深宮之中如魚得水,輕輕松松就能混的風生水起才是,。
可是這兩日東方朔愈發(fā)覺得,,有時候真的不要把自己當作是個天才,自視過高,,覺得古人都是愚者,。能夠在這樣一個各方面條件都極度不發(fā)達的歷史時期中脫穎而出,成為人中之龍的人,,都是絕頂聰明的存在,。
在面對衛(wèi)綰,武帝劉徹這樣的人物,,自己必須小心應對,,謹言慎行,方才不至于出錯,,甚至給自己惹下禍端,。
此時的東方朔,額前已經(jīng)是浮起了陣陣細汗,他也不敢拂袖將其擦去,,而是在心里仔細的思索了一番,。
如今武帝初登極位,身邊能用的親近之臣并不多,,有些位于高位的大臣多是太后和太皇太后身邊的近臣,,所信奉追求的是黃老之學,即黃帝之學和老子之說,,推崇無為而治的理政治國之念,。
而這樣的治國之策恰恰是劉徹所不喜的。
所謂漢承秦制,、略有損益,。
當今的漢朝歷經(jīng)高祖時期大刀闊斧的整治、文景之治的休養(yǎng)生息,,國力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空前絕后的強盛,。
自幼接受儒家學說教育的劉徹,早就想改變一下如今漢朝宮廷之內(nèi)的一片孱弱之相,,更重要的目的,,便是加強皇權(quán),鞏固中央集權(quán),。
這一點,,東方朔內(nèi)心其實是很清楚的,說起來,,劉徹在這個年紀就能有這樣的政治野心和遠見,,甚至超過了很多當了幾十年皇帝的帝王。
所以,,無論是之前對于自己的冒進行徑不罰反賞也好,,還是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nèi)接連召見自己也罷,都是為了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真正近臣,。
“臣不敢妄加揣測陛下的圣意,,但陛下問了,臣又不敢不答,?!?p> 劉徹看見東方朔滿頭大汗,一臉惶恐窘迫的樣子,,也是不禁發(fā)笑,,示意東方朔接著往下說。
“臣以為,,陛下之所以如此厚待臣下,,是因為臣對于國策的一些想法或許還有些可取之處,,臣的性情雖然與眾臣相異,陛下卻不會因此而嫌棄臣,,反倒是覺得臣是個心性至善的純臣,。”
東方朔話音剛落,,劉徹就忍不住笑出聲來,。
若要是旁人在側(cè),,劉徹可能還會稍加控制,,但是不知為何,稍及東方朔當面,,他總是覺得不須遮掩自己的情緒,。至于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劉徹自己都說不上來。
“你倒是對自己評價很高啊,,心性至善的純臣,,恐怕普天之下,朝堂之內(nèi),,也只有你東方朔一人敢當著朕說出此話了,。”
看到劉徹忍俊不禁,,神態(tài)慢慢松弛下來,東方朔也是舒緩了一口氣,。
即便他研讀過漢史,,自問已是對漢代歷史及知名的歷史人物都有較為深厚的了解,但真的與自己面前這位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劉徹坐而論談之時也是感到有些應付不過來,。
“大漢臣民,,世受天恩,自幼可讀經(jīng)書著論,,歲歲可享熱食,,寒冬能著厚衣,亦可說是時刻感受皇恩浩蕩,?!?p> “陛下待臣親厚,不計較臣的冒失無禮,,反倒對臣親信有佳,,如果沐浴在這樣的恩寵之下,還不秉持純善之心,,每時每刻想著如何報效陛下,,報效國家,,這樣的人又怎能稱之為人呢?”
東方朔此番話語幾乎是未經(jīng)思索,,暢然而言,,目色之中更是滿含真炙之色,不容人質(zhì)疑分毫,。
作為21世紀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五好青年,,更是融合了原主一半的記憶,東方朔深知身為臣子應該秉持怎樣的思想,,如何做人行事方才是為臣之道,。
他雖然心高志遠,內(nèi)心深處無時無刻不想著能夠憑借自己的才學平步青云,,在這大漢盛世之中施展自己的宏圖偉志,,可以在史書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無論是他還是原主,,對于國家以及明君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摯感情是沒有半分弄虛作假的。
劉徹看著面前跽坐在地神色肅然,、目光堅定,,恭然行禮的東方朔,劉徹此時的表情之中也是露出了些許的欣賞之色,,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作為帝王,劉徹的識人觀勢之術(shù)可謂絲毫不比自己的先輩們差,,僅僅只是兩眼一掃而過,,他就能看出東方朔此番話語是否為真。
學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的能臣賢士歷朝歷代都不缺少,,可像東方朔這樣既負才華,又能秉持一顆至純之心的臣子,,可謂是少之又少,。
更何況,他的性情亦是不同于朝堂之上的諸公眾臣,,讓劉徹很是喜愛,。
“此前朕詔舉賢良,征辟詔書下達之后,,朕用三月之時閱盡天下學子之書,,這其中最令朕印象深刻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你,?!?p> 說到這兒,,劉徹便是一頓,看向了東方朔,。
未等東方朔言語,,劉徹便是繼續(xù)說道:
“另一個,便是董仲舒,?!?p> 聽到這兒,東方朔算是大概猜到劉徹今日將自己召進宮來的緣由了,。
此前征辟人才,,各地舉薦一百多人,而這其中在后來的歷史上最有名的兩人,,就是寫了三千竹簡的東方朔,,還有政治理念和劉徹高度契合的董仲舒。
只是,,他之所以能夠留名史冊,,是因為智計過人,留下了不少軼聞趣事,;而董仲舒,,則是后面劉徹新政之時的左膀右臂,提出了無數(shù)的治國良策,。
他們兩人,,對于劉徹而言,一個是取樂逗笑的近臣,;一個便是即位之后,,大刀闊斧施行新政的左膀右臂。
雖都是親信之人,,本質(zhì)上卻是有著很大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