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磨盤山血戰(zhàn)
多尼兵分三路的消息傳來,,整個永歷朝廷除了絕望外基本沒什么其他情緒,。孫可望降清,劉文秀病死,,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李定國,。
絕望歸絕望,抵抗還是要有的,,此時的李定國正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抵抗,。
李定國命馮雙禮守關嶺,祁三升守公雞背,,二人相互呼應,,阻擊多尼主力。命李成爵,、張先壁阻擊趙布泰,。命白文選守七星關,阻擊吳三桂,。
清軍勢頭太盛,,要殲滅是癡人說夢,靠譜點的只有守,。而守是守不住的,,云南就這一塊小地方,人就那么多,,死一個就少一個,,清軍不一樣,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四川,、貴州,、廣西調(diào)來援軍。
失守,,只是時間問題,!現(xiàn)在最重要的一點,,是用這爭取來的一點兒時間做出下一步計劃。
下一步,,怎么辦呢,?
劉文秀死前建議:如果云南守不住,請永歷去四川,,會合川東的夔東十三家,。此時不利的消息就如電報一樣,一次次向李定國發(fā)來——北線吳三桂已經(jīng)越過七星關,。南線趙布泰已經(jīng)占領安龍,、黃草壩!
清軍入滇已成定局,!
李定國不得已下令燒毀北盤江上的鐵索橋,,下令全軍撤回云南,留馮雙禮斷后,。
這只是在拖延時間,!
見索橋被毀,多尼下令:砍伐樹木,,制成竹筏,,就算是游,也要游過去,。
李定國用這一點兒時間,,下令:全軍收拾行李,準備入川,。這次搬家可謂是永歷有生之年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搬家,這次搬家除了皇帝大臣外,,還有百姓,。
在明末,最倒霉的一塊地是陜西,,因為這兒不僅經(jīng)常鬧旱災,、蝗災,高迎祥,、李自成還在這兒折騰,,可謂民不聊生。當時,,如果你出生在陜西,,只能自認倒霉。但如果你運氣好,,投對了胎,,生在云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外面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云南在沐天波,、孫可望等人的治理下欣欣向榮,這地方環(huán)境好,,綠化好,,百姓安居樂業(yè)。當時的云南百姓過的是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當清軍的戰(zhàn)火燒到云南的消息傳到百姓的耳朵里時,,人心惶惶,云南百姓表示,,只跟沐天波,。
沐氏家族在大明公司混了兩百多年,自然是認朱老板的,,所以沐天波跟永歷,。于是云南的百姓、大臣,、士兵紛紛收拾行李,,準備入川。準備到一半的時候,,接到消息:不去四川了,。發(fā)出這一條命令的是李定國,不錯,,他變卦了,。令他變卦的人,叫馬吉翔,。
在我們看來,,要是沒有利益的事兒,馬先生是打死也不會做的,。以下是馬先生拒絕入蜀的原因:
“若移蹕蜀中,,則文安之必來迎駕,此老非扶,、雷之比,,我安能不避賢路乎?”
解釋一下這句話,,首先馬先生認為,,若入蜀,文安之就一定會來接駕。文安之是誰,?內(nèi)閣大學士,,現(xiàn)在督軍四川,在馬先生看來,,這個文老頭比扶綱和雷躍龍(內(nèi)閣成員)更難搞定,。
說白了,如果去四川,,文安之就有接駕之功,,更重要的是這個文老頭從來不會買馬吉翔的賬,到時候馬吉翔獨攬朝綱的夢想就會破滅,。
出于這種想法,,馬吉翔拒絕入蜀。但馬先生說了不算,,現(xiàn)在說了算的是李定國,。馬吉翔決定,說服李定國,!
馬吉翔實在很聰明,,連李定國可能拒絕他的情況都想到了,為此,,他精心準備了一套說辭,。
字數(shù)略多,就不搬原句了,,給大家說說主要內(nèi)容,。
“如果將軍執(zhí)意入蜀,陛下剛剛吃了敗仗,,沒準夔東十三家會給陛下白眼看,。更重要的,假如夔東十三家收復了荊襄之地,,李來亨,、郝?lián)u旗免不了封王,這樣又多了兩個人和你平起平坐,。”
李定國一聽,,臉色一變,,隨后下令:全軍放棄入蜀,撤往滇西,。對于馬吉翔這個人,,我已經(jīng)無話可說。
順治十六年正月初三,清軍未遇抵抗就占領了昆明,。初四,,永歷跑到了永昌。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跟著永歷跑到了滇西,。事實證明,有眼光的人還是有的,。
李定國放棄昆明后,,慶陽王馮雙禮、武功伯王會,、廣平伯陳建,、延安王艾承業(yè)(艾能奇兒子),率眾向四川轉(zhuǎn)移,。這些人還是覺得聯(lián)合夔東十三家靠譜,,他們都有同樣的身份——劉文秀的部下。不過很可惜,,李定國西撤帶走了主力,,這支入蜀的軍隊心灰意冷,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最終部下狄三品叛變,,馮雙禮無奈率眾降清。
昆明的失陷標志著在這場角逐中,,永歷已經(jīng)失敗了,。
三百年前,朱元璋以南京為中心,,四處征戰(zhàn),,最終據(jù)有天下,何等威風,!三百年后,,他的子孫被人從北方趕到南方,從廣東趕到云南,,何等悲哀,!
現(xiàn)在還能去哪兒呢?無處可去了,。
最后一戰(zhàn),!
此時的李定國仍然沒有放棄,即使只剩一兵一卒,,也要戰(zhàn)斗到最后,。他積極地部署這場戰(zhàn)斗,,這場他有生之年最后的戰(zhàn)斗,他選擇的地點是磨盤山,。
不管勝負,,結(jié)束這一切吧!李定國料定清軍占領昆明后必定來追,,便在磨盤山設下了埋伏,。李定國的對手,是清朝最能打,,也是唯一能打的人——吳三桂,。
在吳三桂看來,南明軍隊不堪一擊,,他根本不會想到有人還會組織抵抗,。
在大理擊敗白文選后,吳三桂來到了那個宿命的地點——磨盤山,。李定國手里只有六千人,,這六千人是南明最后的精銳。而吳三桂,,有三萬人,。
為了招待吳三桂,李定國在磨盤山設下了三重埋伏,,每重兩千人,。吳三桂進去了!眼看進入了一伏,,進入了二伏……如果吳三桂進入三伏,,估計康熙是要來感謝李定國的,,如此就沒了后來三藩之亂這檔子事兒了,。
進入二伏后,,變故發(fā)生了,!時任永歷朝光祿寺少卿的盧桂生叛變,顯然,,他并不看好這個計劃,。盧桂生投敵后,,將李定國的老底托出,,吳三桂驚出一身冷汗,,只說了一句話:
“要不是你,我?guī)缀趺鼏视诖??!?p> 計劃失敗,!
在即將進入三伏時,吳三桂命全軍撤出包圍圈,李定國眼看功敗垂成,,只得率軍殺來,。雖說吳三桂沒有進入最深的一重埋伏,但還是不好脫身,,面對四起的明軍,,清軍大亂。但吳三桂不愧為名將,,在混亂的局勢中,,為了穩(wěn)住局面,立馬斬殺了亂跑的士兵,,隨后下令:“邊打邊撤,,切不可自亂陣腳!”最后,,吳三桂安全撤了出來,,清點人數(shù),三萬人,,少了一萬人,。
李定國也不是大獲全勝,由于盧桂生的背叛,,計劃失敗,,李定國的六千人折了四千人。
這場戰(zhàn)役打得十分慘烈,,畢竟是名將對名將,,清方死了一個旗主,多波羅(趙布泰侄子)戰(zhàn)死,,祖澤潤(祖大壽兒子)戰(zhàn)死,,叫得上名字的將領死了不計其數(shù)。但明顯,,明方損失更重一點兒,,本來就只有那么一點兒人,這么一搞,,折了一大半,,雖說贏了,也是慘勝,。
這場戰(zhàn)斗史稱“磨盤山血戰(zhàn)”,,作為李定國最后的絕唱,它將永遠載入史冊,!此戰(zhàn)以后,,李定國再無抗清的資本,,此時云南大片地區(qū)已失,永歷無處可待,,為了活命,,他選擇了出國——去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