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一體兩面
“后面那四個字...”王允欲言又止,,卻還是說出后話:“伯喈公確實不該說出?!?p> “老夫說錯了嗎,?”蔡邕繼續(xù)問道,;“子師就能看著袁氏如此跋扈,?”
二人身邊都沒有旁人,,蔡邕也不擔(dān)心此話被人聽去,。
王允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另一事講起,。
“伯喈公以為,,袁氏與之梁竇相比,其勢更狀,,還是稍為不如,?”
“袁氏不如此二家?!辈嚏呷鐚嵒卮鸬溃骸暗粽撡栽桨响?,則比竇氏更甚,若放之不管,,不日可比肩梁氏,。”
中興之后的外戚中,,論外戚之勢大,,則定推鄧、閻,、梁,、竇四家為首,都一時權(quán)傾朝野,,天下莫不為之順從,。但除梁冀一門外,其余三氏雖最終敗亡,,卻只是誅其首惡,,未禍及宗族。
究其原因,,這三家雖多有行廢立之事,,以把持朝政,但卻從未對天子血脈動過手,。而安思皇后閻氏,,更是只廢過太子,還未到行廢立之日,,其兄閻顯及黨羽就被中黃門孫程等人誅殺。
只有梁冀,,鴆殺了質(zhì)帝劉纘,,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王允這是想說,,袁氏雖跋扈,,卻沒有到梁竇的程度。
但蔡邕并不這么認(rèn)為。
“他袁氏還不是外戚,!”
不是外戚就敢行廢立之事,,若等天子稍長,而袁氏女又入了宮,,袁氏一定比不上梁竇嗎,?
廢了少帝劉辯的雖是董卓,但旁人不知,,如蔡邕,、王允之流可是清楚地知道,董卓怎有本事行廢立之事,?
“子師是準(zhǔn)備在退隱之前,,再服侍幾任皇帝?”
蔡邕此話頗有些哀其不爭的意味,。袁氏廢了弘農(nóng)王,,蔡邕當(dāng)時還不是尚書,尚且能騙過自己,,可如今他已經(jīng)成了劉協(xié)的臣子,,就再也不能對之后有極大可能發(fā)生的危機(jī)視而不見。
袁氏即便是日后把自家女子嫁入宮中,,立為皇后,,也絕不會等到當(dāng)今天子親政后,乖乖還政,。
僭越之事就如同一根線,,跨過了這條線,就再不會有后悔的余地,。
“如今子師為尚書令,,就覺得自己當(dāng)不起那罵名嗎?”
當(dāng)年梁冀被誅滅時,,因誅連的人數(shù)過多,,甚至出現(xiàn)了朝廷不能為之運(yùn)轉(zhuǎn)的情況(注)。這樣的變故,,使得朝廷對地方州郡的控制大為減弱,,地方豪強(qiáng)肆意兼并土地,掌控地方官吏的任命,。所以,,朝廷不得不增加州刺史的權(quán)力,用以加強(qiáng)監(jiān)察各州,、郡,、國的官吏,。
蔡邕此問,其意就是在此,。
“可伯喈公所為,,就真能起到作用嗎?”
“我只知道,,若連我都不敢行此事,,旁人亦不敢為!”
說完話,,蔡邕拂袖而去,,至于王允聽進(jìn)去了多少,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
董卓雖是舉薦了王允,、蔡邕、荀爽等人擔(dān)任要職,,也征辟了多位名士入朝為官,,但他知道分寸。除了當(dāng)日在河南尹府衙見過王允,、和在行廢立之事前,,在蔡府見過蔡邕與曹操外,他并未與所舉薦的這些人有過任何聯(lián)系,,包括今日舉薦的王匡,、鮑信二人。
所以,,即便是袁術(shù)大婚當(dāng)日,,他并未親自去為其慶賀,袁隗也未為難于他,。
但他與袁氏的對立已成定局,,旋門關(guān)內(nèi)外的兩路大軍就是明證。董卓知道,,他與袁隗,、袁氏門生,必定有撕破臉的一天,。兩方如今的克制,,都只是在等待自己的籌碼漸豐,畢竟這天下并不是只有袁董兩個勢力,,在兩方動手之前,,必定要將其他棋子也逼入這棋局之中。
董卓舉薦為官之人只是幌子,,他的底氣還是在于軍隊之中,。對于出身行伍,且歷經(jīng)戰(zhàn)陣的董卓來說,,也唯有堅城與親信強(qiáng)軍才能讓他安心,。
他現(xiàn)在掌握的三支軍隊中,三千西軍是他的親信精銳,,萬余并州軍也因跟他劫掠平民,、盜掘陵寢而上了他的賊船。
董卓雖掌握了都亭軍將校的家眷,,可難保這部分精兵不會臨陣反戈,,畢竟普通軍士的家眷還是好好地待在他們的家中,而將校們也不一定舍不得自己家眷的性命,,“劫質(zhì)不縱”可是大漢國法,。
所以董卓才會讓都亭軍開拔旋門關(guān),讓其遠(yuǎn)離京師,,再舉薦王匡為河內(nèi)太守,,看著這些都亭精兵一二。
都亭軍一走,,他手下的人馬在這京師中就顯得有些不夠了,,若是公卿大臣們的私兵也能為袁氏所用,那到了關(guān)鍵時刻,,就是攻守之勢異也,。
但董卓已經(jīng)早做了準(zhǔn)備,只是這其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決定廢帝,、且何苗幫他掌握了都亭軍后,董卓就已經(jīng)派人傳信回長安,,調(diào)原屬于他的萬余西軍東進(jìn),。如今已過半旬,三輔西軍已經(jīng)接到他的密令,,該是征集物資,、準(zhǔn)備開拔了。留在函谷外的五千勁卒則是等待西軍前軍到達(dá),,一同入函谷,,駐洛陽外。
只可惜左將軍皇甫嵩接到董卓的信件后,,并不打算跟隨董卓的腳步,,只是答應(yīng)了董卓,他所掌握的四萬余兵士不會幫助袁氏,。
聯(lián)絡(luò)皇甫嵩是賈詡的謀劃,,賈詡也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一定把握。
賈詡本就有計較,,后又從董旻傳回的消息中找到了作證,,這才能夠說服董卓行此計策。
皇甫嵩的最大的靠山來自他的叔父皇甫規(guī),,皇甫規(guī)與張奐,、段颎并稱為“涼州三明”。除皇甫規(guī)外,,后二人都因攀附宦官得以入三公,、授太尉。雖說皇甫規(guī)沒有攀附宦官,,卻也沒有被宦官構(gòu)害過,,在政治訴求上,邊地武人,,特別是三輔,、西涼的邊地武人,與宦官們是有默契的,。
而董卓亦為邊地武人,,與皇甫家族該是有同一個方向的目標(biāo)。
這些信息都是賈詡本就知道的,,但讓賈詡決定行此計的還是董旻的情報,。
中平元年,閻忠曾勸皇甫嵩起兵誅滅宦官,,皇甫嵩并沒有答應(yīng),,賈詡這才料定,這位六郡老鄉(xiāng)不會倒向關(guān)東士族,。此事后,,皇甫嵩被張讓、趙忠以侵占自家宅院,、田地為借口,,削了其六千戶食邑,皇甫嵩也未曾對宦官心懷怨懟,。日后,,被宦官們派去削董卓軍權(quán)的就是皇甫嵩,而且何進(jìn)掌權(quán)后,,也未曾有過召集皇甫嵩對付宦官的念頭,。
也虧得董旻以奉車都尉待在京中多年,不然賈詡也得不到這些消息,更無從說起說服董卓行此計了,。董旻這奉車都尉雖沒有實權(quán),,可畢竟也是個二千石,門路自是比在外的董卓多太多,。(注二)
“文和,,王匡這步棋真能有作用嗎?”
回到顯陽苑后,,董卓還是不放心,找來賈詡問道,。
“我們只要保證其不會倒向袁隗就可,。”
王匡雖是統(tǒng)兵之將,,混的卻是名士圈子,,他能與袁紹交好,卻定不會投向袁隗,。
黨錮雖除,,但受益的名門士族基本都出自三河、豫州,、兗州,,而大河以北的冀州及青州臨河之地豪強(qiáng)士族,卻少有人能入朝為官,。這些地方與宦官瓜葛頗深,,能出仕的也都是何進(jìn)舉薦,與袁氏沒有多少瓜葛,。(注三)
當(dāng)?shù)弥蚊缤G州去的時候,,賈詡就想著何苗是否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文和又如何看蔡伯喈為何苗上奏之事,?”
董卓將朝會中蔡邕所奏,,及與袁術(shù)起的風(fēng)波都告訴給了賈詡。賈詡早在何苗受封賞的當(dāng)日就同董卓說過袁氏此舉的目的,,董卓想問的是蔡邕行事是為何,。
“好事?!?p> “好事,?”董卓不解地問道。
“確是好事,,將軍可從袁術(shù)所舉,,及袁隗之后對袁術(shù)的懲處看出些端倪?”賈詡拂了拂并不算長的胡須,,成竹在胸,?!斑@叔侄所為,透露出一個消息,,那就是此二人覺得這是一招妙手,,頗為看重此計?!?p> “只是,,殊不知,此妙手也能為我所用,?!?p> 賈詡的心中已經(jīng)有了籌謀,他大概能猜出袁氏對何苗要用什么手段,,只是袁氏越想動何苗,,便越不會輕易對西軍動手,而賈詡就越有把握能從何苗處得到想要的東西,。
注:后漢書中有成文記錄,,忘了是在哪一個列傳中,之后有時間再翻的時候會再做注解,。
注二:有部分信息說董卓的董氏與董太后董氏是同一支,,此事我以在前文做過解釋。首先是有史料記載,,董卓曾與董重連過宗,,但這并不能證明二家是同一支。
第一個原因是董卓的身份是邊地秦胡,,諸侯王不可能娶秦胡為妻,,娶為妾也不大可能,最多以為姬妾(歌姬),、婢女,。
第二個原因是董卓父親的官位太小,按照時間推算,,若董卓為董太后之族,,那他父親不可能僅僅只為一個縣尉。
最重要的原因是,,何進(jìn)當(dāng)年誅滅董太后親族時,,并沒有牽連二千石奉車都尉的董旻。
注三:此處的前因后果后文還會有提及,。
南瓜大大大太大
之前怕是碼不出第三章了,,書友先看著這章。明天三更,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