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
泛彼,?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毕矚g這最后的一句,,詩人是如此的悲傷,卻那樣的脫俗,,這一句是整首詩的一個強音,,是如黛玉的《葬花詞》中那一句“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一樣的意境,。她也許比黛玉的《葬花詞》的色澤明亮些許,,似乎她不會因沉淪而氣餒,沒有因憂傷而放棄,,她會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會奮飛,,不會永遠處于乞憐而凄慘的處境的,。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苯忉屵@一句就是:靜下心來前后想想,恨不能展開雙翅,,遠遠翱翔,。
讀到這一句我想起了,司馬遷的那篇有名的《報任安書》,,他其中也有很多警句,,且不說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被人反復(fù)引用,,單那句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直所為作也?!?,就讓人感到擲地有聲,告訴我們圣賢如何發(fā)憤著書的,,如何在逆境崛起的,。
“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直所為作也,?!彼f詩經(jīng)是“發(fā)憤之所為作”,心里沒有氣,,他寫詩,?
覺得《報任安書》和這首《?舟》詩的感受好像,。
《報任安書》文中也有過怨言“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蓄之,流俗直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一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蔽闹性V說自己像寵物一樣被君主養(yǎng)著,自己的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無足輕重的,,沒有任何人會同情自己,哪怕是自殺,,是被處于刑殺也罷,,是“九牛一亡一毛”,,像螻蟻一樣沒人重視。
所以他后面寫了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十分的鮮亮,直抵人心,。
而《,?舟》詩,她的怨恨表達是女性化的,,更具有陰柔之美,。
詩人反復(fù)的比喻自己的心,寫的好極了,,妙極了,。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心之憂矣,如匪浣衣,?!币贿B串的比喻讓人印象深刻。
詩中的悲傷和怨言是貫穿始終的“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闭f自己就像一條波濤中的?木小舟,,身不由己的隨水漂流,,失眠的兩眼望穿黑夜,重重憂慮纏繞在心頭,,不是沒有美酒,,也不是沒錢作樂,只是太悲傷沒有出去游玩的興致,。
一個人太悲傷就仿佛自己是行尸走肉一樣,,不會對任何事物抱有興趣,,表達的是如李清照著名的詞“也擬泛輕舟,直恐山西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一樣的凄涼之感,。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不知道為什么詩人向自己的娘家述說悲傷,會惹來勃然大怒,,怕牽連還是其它的什么,,我們從詩中不得而知,可是就這娘家這種態(tài)度,,就讓人心寒,,詩人已經(jīng)是孤家寡人了,四處面壁,。這和《報任安書》中的司馬遷的遭遇有點像,,不過司馬遷是親人無力為他出錢,而讓他受宮刑,,當(dāng)了太監(jiān),。不是不管不問,但《,?舟》詩中卻是詩人被親人推出大門的感覺,,不過,話說回來,,關(guān)心也好不關(guān)心也好,,最后的結(jié)局都是一樣的,司馬遷受了宮刑,,成了殘廢,,造就了不可彌補的傷痛,而這位《,?舟》中的詩人也是同《報任安書》中“悲莫痛于傷心”,,傷心的事無法解決,一樣耿耿不能釋懷,。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其實她和司馬遷都一樣也是小人害,,只是受害程度不一樣而已。
詩人發(fā)出問天問地的呼喊:“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就像《紅樓夢》中香菱問月的詩“博得嫦娥因借問,,緣何不能永團圓”,,香菱從小被拐賣,故有此問,,這一點不用質(zhì)疑,,兩人的表達都是極悲傷的意思,都用問天問地問明月的形式發(fā)泄出來,。但她有最后一句強音“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卑阉鸵话愕脑乖妳^(qū)分開來,,有一種高貴的氣質(zhì),有一種可圈可點的人文精神,。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狈磸?fù)呤誦這句,,讓人很高興,詩人沒有沉淪,,她和《報任安書》中表達的同一種文人氣質(zhì),,會在逆境中奮發(fā),在困境中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