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兒她們走后,,黑甜俯身專心洗米。不,,不對,她的手指細(xì)長,,白晰,,并不黑,而且,,非常非常干凈,。
洗著洗著,兩滴大大的眼淚掉進(jìn)鍋里,,接著,,更多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水晶珠子,嘩啦啦掉落下來……這時(shí)候,,她真的有點(diǎn)恨萍兒,,恨祥兒,恨偏心的爹爹和阿娘……
片刻過后,,黑甜突然想起什么,,忙用手背擦去眼淚,繼續(xù)干活,。很快弟弟們就要從午睡中醒來,,爹娘也快從地里收工回家了。
不過,,在黑甜照顧弟弟的這段經(jīng)歷里,,并非只有辛勞、汗水,、眼淚,,并非全是一片灰暗,偶爾也會有一縷縷的陽光透進(jìn)來,,照在她身上,,讓她覺得暖洋洋的,一時(shí)忘記了所有的傷心事,,笑容便又回到她的臉上——那就是,跟著母親回娘家,,回到外婆的家,。
黃鶯兒幾乎每年都要回幾次娘家。逢年過節(jié)要回,,爹娘生辰要回,,哥哥嫂嫂添了孩兒要回,或者干脆沒有理由,,想回就回,,一住就是十來日甚至更久,。
因?yàn)槭羌抑形ㄒ坏模质亲钚〉呐畠?,爹娘都寵著黃鶯兒,,哥哥們也都讓著她,再加上大嫂子喜蓮賢惠,,二嫂子桂蘭厚道,,直把黃鶯兒當(dāng)自己的親妹妹看待,從不多說什么,。
倒是有回秀芝嘀咕了一句:“出了閣的閨女,,怎好三天兩頭回娘家長住,!”哪知被黃羅氏聽了去,,頓時(shí)就翻了臉,咄咄道:“又沒吃你的,,用你的,,你操的哪門子心!”秀芝嚇得再不敢多言,。
金榮也樂得將她和孩子們送回娘家,,這樣可以為他省下好些嚼裹兒和居家用度,夠他去村頭的小酒館吃幾壺上好的玉髓酒了,,還能叫幾個佐酒的小菜,。
后來,只要金榮來到店里,,得瑟地一拍桌子,,叫道:“小二,上一壺玉髓,,再來幾碟小菜,!”酒友們心里頓時(shí)雪亮雪亮的——他家的娘子準(zhǔn)是又回了娘家!
黃鶯兒每次回娘家,,就是黑甜放大假的時(shí)候到了,。大舅母和二舅母會幫她照顧兩個弟弟,她不必再像做苦工一般,,天不亮就起床,,燒水打掃、洗衣做飯,,喂雞放?!泵Φ缴钜埂?p> 在外婆家,她不必?fù)?dān)心被阿娘打罵,,也不必?fù)?dān)心挨餓,,每天吃得飽飽的,穿上干凈鮮亮的小衫兒,,再像只出了籠子的小鳥一樣,,自由自在、輕輕松松地和秋云一干表姐妹們玩耍,。
當(dāng)然,,更重要的是,她又能跟最疼愛她的外婆在一起了——一想到外婆,,黑甜的心情就變得格外急迫,。雖說他們坐著牛車,比靠兩條腿走路要快一些,,可她還覺得不夠,。只恨不能長出一對翅膀來,撲愣愣地飛到外婆身邊去,。
清晨從臥龍村出發(fā),,在牛車上顛簸三個多時(shí)辰后,過了村口那座名叫“馬嘶橋”的石拱橋,,就到了靈泉村,。
黑甜聽外婆說——外婆又是聽她的外婆的外婆說——該橋最初為小木橋。有一年縣里連降暴雨,,洪水沖毀了農(nóng)舍,,淹沒了大片農(nóng)田,災(zāi)民流離失所,,只得四處流浪,。
村里先是來了伙山賊,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外地的賊人聞風(fēng)而動,不斷涌入,,擴(kuò)大到附近十里八鄉(xiāng),、甚至縣上都有賊人作亂。
朝廷連折幾名翊麾校尉,,便派一位姓馬的游騎將軍帶兵平亂,,其坐騎至此揚(yáng)蹄嘶叫,不愿過橋,。將軍下橋發(fā)現(xiàn)該橋已朽,于是募捐修為石拱橋。后人為了紀(jì)念馬將軍平亂有功,,遂將此橋取名“馬嘶橋”,。
若是從靈泉村出發(fā),過了馬嘶橋后沒幾步,,就分成東西兩條岔道,,向東行約兩里,即為一個名叫“東市”的圩場,,向西行不到三里,,即為靈泉山。山間有一泉,,色碧味甘,,終年不溢不涸,名曰“靈泉”,。靈泉村因此得名,。
靈泉山上有座靈泉寺,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年間,。寺廟依山而建,,殿堂巍峨,寺內(nèi)蒼松古柏,,清幽宜人,。靈泉寺自建寺之日起,就有高僧在此修行,,又有神佛顯靈,,百求百應(yīng)的傳說,因而香火興盛,,四方善男信女絡(luò)繹不絕,。
以前遇上朝山香會,外婆定會帶上黑甜去靈泉寺燒香拜佛,。后來外婆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就由喜蓮三妯娌接替,。
農(nóng)閑的時(shí)候,,喜蓮會叫上桂蘭和秀芝,帶上黑甜和表兄弟,、表姊妹一群人,,到東市去趕圩。那里有數(shù)條青石板鋪地的老街,,圍繞著一個寬闊的露天集市,,街邊全是鋪面,,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喜蓮和桂蘭留意街邊的布頭針線,,秀芝喜歡胭脂水粉,小孩子眼里滿滿的全是吃食,,只管看著那些飲食攤出神:爐造攤里有剛出爐的胡餅在賣,,什么菊花、寬焦,、薄脆,、滿麻,應(yīng)有盡有,,噴香撲鼻,;熟食鋪里擺著水晶膾、羊頭,、簽鵝鴨,、炙腰子、生炒肺,、雜煎事件,、脆筋巴子……直看得人眼花瞭亂;還有果子鋪,、粥鋪,、涼水鋪、湯餅鋪……
一番討價(jià)還價(jià)之后,,喜蓮和桂蘭買了布頭針線,,秀芝得了稱意的胭脂水粉,孩子們在湯餅鋪里,,或是吃碗索粉就酸餡兒包子,,或是碗細(xì)料馉饳兒,吃得肚兒圓圓,,直打飽嗝兒,。
臨走喜蓮還在果子鋪里,稱上二三斤蓼花,,帶芝麻的,,和不帶芝麻的,準(zhǔn)備帶回家,,放進(jìn)底部埋有石灰塊的陶罐里存放——石灰吸潮,,蓼花可以存放月余而不改酥脆的口感。
家里來了不速之客,,來不及自制糕餌,,就用它來配茶等客,。還有,受委曲的孩子需要得到安慰,,乖巧聽話的孩子需要得到獎勵,,帶芝麻和不帶芝麻的蓼花就在這時(shí)發(fā)揮著作用,。
喜蓮不知道的是,,自從她將蓼花裝進(jìn)陶罐的那一起,孩子們就一直在打它的主意,。趁她不在家,,就偷偷溜進(jìn)房里,打開陶罐,,取出一塊分而食之,。
他們怕喜蓮發(fā)現(xiàn),所以很小心,,每次只取少量,,讓蓼花的無故消失變得不易察覺。果然一直相安無事,。后來黑甜心想,,也許大舅母早就知道,不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從果子鋪出來的時(shí)候,,孩子們手里又多出一支糖林檎。一路上邊吃邊說笑,,回家的路似乎變短了,,不知不覺就過了馬嘶橋,整個的靈泉村盡收眼底,。
靈泉村與臥龍村相似,,均被低緩的山丘環(huán)抱著,緩坡和谷地種著大片的甘蔗——準(zhǔn)確地說,,是更大片的甘蔗,,一望無際。村子周遭既未砌土墻,,又未種大柳樹,,茂密的甘蔗便是它的天然幕帳。
外婆家的院子比宋家寬敞些,,四周竹籬圍繞,,茅屋數(shù)間圍成“品”字形,同樣是藤蔓攀墻,,青苔染地,,草木蔥蘢,。除了黎朦子、橘子,、枇杷等等常見的果樹,,還有兩棵高大的香樟樹,枝葉茂密,,濃蔭生涼,。
院子修筑在一座低緩山丘的斜坡最下端,后面就是大片的灌木,、荊棘叢,。黑甜和表姐妹們喜歡在那里玩耍。初夏時(shí),,那里結(jié)出成片的紅色莓果,,秋云稱之為野山莓。果子是空心的,,像是一堆圓果粒組成一個小而可愛的盆,,覆蓋在果蒂上。
也許是因?yàn)樗罴t的顏色極美,,也許是因?yàn)樗奈兜浪崽?,香氣?dú)特,總之,,黑甜愛極了那些野山莓,。每到初夏雨后的清晨,她就會和表姐妹們一起,,一人手里拿了個小陶罐,,到后山上采山莓。很快地,,小陶罐里便裝得滿滿的紅色莓果,。
小陶罐里裝不下了,就摘了往嘴里塞,,直吃得肚兒圓圓,,衣衫上也沾上了紅色的汁液,她們才盡興而歸,。
野山莓長在高高的刺條上,。如果往地上看,還能找到成片的地稔,。幼果為青綠色,,成熟時(shí)變成紫黑色,形狀就像一顆顆的小石榴,,所以,,當(dāng)?shù)厝斯芩鼈兘小暗厥瘛?,酸甜適中,有一種獨(dú)特的醇香味道,,同樣留在黑甜兒時(shí)深愛的記憶里,。
表哥教她如何摘地稔,并不用小陶罐來裝,,而是用一根細(xì)長如馬鬃,,頭上長著小刺如同鈕結(jié)的小草,將一顆顆的地稔串起來,,足有兩尺來長,。串得多了,就拎著一條條的地稔回家去,,又好吃又好玩兒。
外婆家門前不遠(yuǎn)處,,有一條小河流過,,看上去跟別處的小河也沒什么不同,都是平日清澈,,雨后渾濁,。不過,一到枯水季節(jié),,或者恰逢天旱,,多半的河床便曝露出來,淤泥干裂成塊,。
這時(shí),,表哥便領(lǐng)著黑甜她們,挖出泥塊壘成土灶,,在里面燃起旺火,,直燒得灶膛里的泥塊像炭火一般通紅灼燙,這才熄了火,,將事先備好的山芋塞進(jìn)灶膛,,封好口,由得那灶膛里的余熱將山芋煨熟,。
等到有濃濃的香味散出,,大家再七手八腳地將那堆泥塊扒開,取出里面的山芋,。此時(shí)的山芋外皮焦黃,,內(nèi)瓤香軟,再灑上一些鹽巴和干燥的荊芥碎,,好吃得直讓人停不下口來,。
其實(shí)仔細(xì)想想,,臥龍村的家附近,也未必不能找到些紅通通的野山莓,,紫撲撲的地稔,,也一定有這樣一條小河,干涸時(shí)河底的淤泥開裂成塊,,適合用來壘灶煨山芋,。可是少了一群投契的親友在一起說說笑笑,,有也是枉然,。
當(dāng)外婆家的那兩棵香樟樹越來越清晰的時(shí)候,黑甜突然想到,,也許有苦才會有樂吧,!或者,苦原本是為了襯托樂的,。就像強(qiáng)光下物件的影子,,物件越是顯得明亮,背后的影子便越是猙獰,、暗黑,。
苦與樂的交織,就是普通人過的日子了,,無須抱怨什么,。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金璣紫
馉饳兒:餛飩。林檎:宋代沒有蘋果,,但是有林檎這種小蘋果,。蓼花:這種點(diǎn)心現(xiàn)在還有呢,我們叫它麻通,。吃它的時(shí)候覺得很穿越,,想想看,一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在吃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