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一種“望月”的姿態(tài),一份可望不可及的思念,,從幾千年的一名男子絕望的口中唱出,,至今依舊動人心魄。
那漢廣的游女是男子真正的心上人也好,,被假象成對事業(yè)成功的祈盼也好,,他那其中深深的遺憾和絕望心理,讓人唏噓不已,。
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想到了黃仲則的《綺懷》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zhuǎn)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千百年,,同樣的遭遇讓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唱出了同一樣的思念,,都是為了一份可望不可及的感情,心上人如彼岸之花,,如鏡花水月,,是高不可攀的月,空惹相思,,空惹情殤,。
黃仲則的詩著重寫自己的那份傷感,從花前月下聯(lián)想到“咫尺天涯”,,心上人雖在紅墻內(nèi),,卻如在銀河一端,黃仲則的感情之花自然是可望不可及,,明知不可為,,長亭空佇立,往事如夢,,不可逆轉(zhuǎn),,卻依然癡情的獨立在昨天的月光下思念對方,傷心,,舉杯消沉,,卻依然愁更愁。
而這邊,,《漢廣》的男子已經(jīng)在說夢話了,,他仿佛看見那女子“之子于歸”,已經(jīng)準備嫁給他了,,他忙碌的秣馬,,“翹翹錯薪,言刈其楚”,,舉燈火,,迎娶,最后在這份自己虛幻的,,情感海魑層樓,,消失后,自己非但沒有解脫,反而陷入更悲涼的低呤中,,詩人反復感嘆“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記得我寫過一篇《望月》,,很粗淺,,也是表達一種可望不可及的感嘆:
皎潔的月,
盈盈然散步在青白色的夜色里,,
帶著一份與生俱來的高貴。
平凡的我,,
止不住傾慕的心,,
向她仰望,
向她嘆息,,
袖著自己的窘迫和寒酸,,
蜷縮在一旁。
我是寫的一種對“文學”這枚月光的祈盼和遙不可及,,也是用一種相思的寄托手法寫出來,,自古就有借美人和香草寄托自己哀思手法,我也就借此消愁,。
我一直在哀嘆,,這人類千百年為何走的總是同一條情感軌道,總是有那么多的遺憾在心里,。
我很喜歡這兩首詩中那纏綿不斷的思念和遺憾,,因為我也有同感。
黃仲則還說到“百無一用是書生”,,讓我也很是悲嘆,,如果真是如此,那人生真是太悲傷了,,是不是像我輩這樣的人已陷入不救之境,,沒有出路了。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煩惱無盡期”,,這是紅樓夢的一句詩,我改動了兩個字,只是問到月又如何,,“此事不關風與月”?。 盀檎l風露立中宵”只能是白白的添加一份哀愁,。